点亮人工智能,闪耀人类智慧

海尔智能冰箱企划总监吴国章

在吴国章和团队同事们的心中,有一张详细的“美食地图”,地图上标记的不是餐厅、会所的餐单、菜谱,而是家家户户的冰箱里都放了什么。

比如,在重庆,吴国章记下了这么一个冰箱:里面横七竖八地塞满了大米、小米、饺子等等,每样食材都用保鲜袋包装,每个袋子上都有一张字迹已经模糊的标签,写着日期和馅料等信息。还有一次,他随电视台一同进社区,在一位阿姨的冰箱里,找出了一块两年前的冻肉,而对方已经不记得这块肉的存在……

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却触动着这个海尔冰箱企划人的神经。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人大规模使用冰箱已近半个世纪,但在辽阔的国土上,在迥异的饮食习惯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里,潜藏着几乎无穷无尽的需求,而每一个需求,都是吴国章及其海尔冰箱团队努力的方向。

领跑了,就够了吗?

如何让冰箱智能化,是海尔冰箱从本世纪初就开始探讨的问题。

彼时,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开始起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网民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网购大军突破2000万。

在那个2G网络的年代,海尔敏锐地捕捉到了“万物互联”的巨大潜力,对外发布了新一代家庭网络平台U-home,这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了U-home 1.0时代。与此同时,海尔冰箱也在快速智能化。

吴国章把这个过程比作一场“在无人区的摸索”。当时,国内大家电用户的关注点普遍在于“皮实耐用”,“智能”二字显得过于超前,硬件与软件的条件都不具备。

但用户潜在的需求升级,是显而易见的。在调研中,吴国章看到了无数的问题——比如传统冰箱内混乱的管理导致食材与空间的浪费,又比如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带来的多样化保鲜需求,这些痛点,都可以通过智能化加以改善。比如在青岛,你要考虑储存海鲜的问题,而在昆明,你就要为野生菌设计独特的保鲜方案。既然无法为某个特定的场景设计一款冰箱,那么,就让冰箱更“聪明”,去主动地适应千差万别的需求。

吴国章在智慧实验室测试时与同事交流

在万物互联的浪潮中,海尔冰箱推出了第一台“物联网冰箱”。它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对食品的保质期、产地等信息进行管理,还能与超市互通信息,甚至可以根据用户主动录入的体重、饮食习惯等信息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它甚至还是一个独立的娱乐中心,带有网络可视电话功能、能浏览资讯和播放视频。

随后,伴随着海尔智家正式发力智慧家庭战略,海尔冰箱也在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不断创新。通过对上亿条语料和85万多条知识问答的大数据训练,海尔构建了精准的垂直领域文本分类模型和健康美食知识图谱,实现了冰箱与用户的“有问必答”,并提供了定制化的饮食建议。这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也满足了现代家庭对于智慧生活的追求。

但是,在探索智能化的过程中,海尔冰箱不断深化挖掘:“智能”是否提供了“智慧”?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是技术上的自动化,而后者才是真正基于用户的立场,提供用户需要的能力,成为用户意志的延伸和拓展。而用户对冰箱的需求本质,始终是保鲜。

这一用户理解实际上贯穿了海尔冰箱转型升级的全过程。2014年,海尔冰箱率先推出具有分储技术的保鲜冰箱,改变行业内统一式制冷的思路,让不同类型的食材可以获得精准的存储条件,延长新鲜的时效。而以用户保鲜需求为本的思路,也促成了海尔冰箱主导制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冰箱保鲜标准,这是全球冰箱行业首个着眼于保鲜维度的标准,也是首个由中国家电企业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尔冰箱已形成冷藏、冷冻、冷鲜全空间精细化的保鲜格局。

用户家中的海尔冰箱

面对新的技术革命,海尔冰箱以保鲜为本,再次实现了超越。

2020年,海尔冰箱进一步聚焦“保鲜”这一用户核心需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冰箱的保鲜功能进行了结合。通过AI慧眼识别技术,海尔冰箱可以自动识别并记录各类食材的信息,配合智能食材管家系统,为用户提供科学的食材储存方案。

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膳食需求,2023年,海尔冰箱发布了行业第一台健康饮食管家冰箱。在它的背后,则是“健康3.0”的全新理念。吴国章说,如今的海尔冰箱,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身体健康需求,还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的健康。“我们在这个冰箱里也植入了一些功能,比如音乐播放,可以帮助人们在就餐时放松身心。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亲子互动、视频通话的功能,增进家庭成员的交流。”

在技术的推动下,海尔冰箱保持着“全球制冷保鲜科技规则制定者和行业引领者”的地位,也让自身成为全球消费者的优选。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上,海尔冰箱品牌的零售量连续16年居全球榜首。国内市场也同样如此,GfK中怡康2023年前53周的数据显示,海尔冰箱年累份额升至45.2%,较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是第二名的4倍。

没有参考,唯有前行

今年3月14日,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在上海拉开帷幕,海尔冰箱发布全空间智慧保鲜舱,以AI科技为全空间保鲜“智慧升舱”。

在现场,吴国章颇为自豪地向前来参观的用户展示全空间智慧保鲜舱。

全空间智慧保鲜舱,集海尔冰箱智能化之大成,也是对海尔冰箱保鲜系统的全面升级。在保鲜科技实现一级健康保鲜标准的基础上,全空间智慧保鲜舱具备了智能保鲜、智能人机交互及智能场景拓展的人-食材-环境融合能力,让冰箱不再只是储鲜容器,还是一个会思考、懂学习、主动服务的智慧饮食管家。

“它不仅达到了一级健康保鲜标准,而且还集成了AI智慧保鲜、智慧存储以及智慧交互三大AI科技。”吴国章介绍说。

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海尔冰箱展位

比如AI智净系统,可以主动感知食材异味,主动开启除菌净化,实现五效合一杀菌净化的效果,而且整个进程可控可视;底置恒温科技可以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冰箱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恒温算法实时调控,实现了食材温度波动≤0.1℃的恒温保鲜效果。“还有我们AI智慧存储可以为用户导航食材最佳存储位置,它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主动进行状态调整。例如根据用户所在的地域、节气推荐对应的保鲜模式,感知到冰箱长久没有被使用就主动节能运行等。并且我们这台冰箱还可以进行OTA升级,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为了这些耀眼的突破,研发团队解决了数不清的问题。

比如,为了让冰箱对牛奶的识别率达到95%以上,团队几乎把市面上能买到的牛奶,无论是盒装还是瓶装,大约一百多种全买回来,让智能系统训练。又比如,为了让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分辨并理解用户模糊的表达,团队还特意用粤语、四川话、山东话等方言来训练它。“总之怎么难怎么来。”吴国章说。

声场仿真实验室

在冰箱“进化”的背后,软硬件的结合也让研发团队经历了从理念到协作的磨合。“比如,我们想把语音模块放进冰箱里,可原本的主控板上并没有语音接口。但是增加的话,整个主控板就要重新设计布局了,难度很大。”吴国章回忆道。

这样的“冲突”在研发过程中并不少见,团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梳理问题的必要性,进而解决。“最后我们不但重新设计了主控板,甚至还主动增加了一些冗余的接口,因为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升级成什么样。”

让吴国章自豪的是,AI不只是让冰箱变得“聪明”,也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与周边的事物乃至整个生态达成共赢。“我们现在不仅是把冰箱看作‘冰箱’本身,我们还要基于冰箱思考它跟周围物件的关系,它跟这个空间的关系,它跟人的关系,以及一切有关冰箱的交互,怎么让冰箱给这些关系带来更大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在思考的,也是我们想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海尔冰箱针对不同食材保鲜需求做出精细化的分区

AWE2024现场,不少用户亲手体验了一把AI食材保鲜、AI食材管理的乐趣。

在现场,海尔博观冰箱的屏幕显示“正在动态杀菌”,吸引了上海的王女士驻足观看。实际上,这就是AI食材保鲜的智慧动态杀菌模块。不同于传统冰箱固定的杀菌模式设定,海尔冰箱是在智能辨别到冰箱内部异味后,再根据异味等级以及冰箱的温湿度,自动计算杀菌模式,进行主动杀菌,直到完成冰箱的净化杀菌。同时,基于精确恒温算法、自适应快速制冷算法,冰箱的制冷算力快4倍,可实现果蔬保湿7天堪比第一天新鲜,冷鲜肉红嫩鲜香十日如初,冻肉不发柴、60天口感如初。

除此之外,语音标签打印等食材管理交互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尝鲜者。“打印3个牛肉标签,”用户话音刚落,带着保质期的食材标签就自动打印出来,并同步录入食材数据库。更为神奇的是,当用户取出一包牛肉后,后台牛肉的数量也同步更新,在大幅提升食材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忘记某类食材而造成的浪费。

不断解锁、升级各种智能化场景的背后,是长达二十年的不断奔跑。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海尔冰箱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同行经验。他们深知,只有自己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于是他们开始跳出冰箱行业,向更广泛的专业领域看齐,融合不同的技术思维,打破边界,相互启发。

吴国章与同事们进行小组讨论

海尔冰箱团队为了不断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在此过程中,海尔冰箱团队还积极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产品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在吴国章看来,这是一场对科技的探索,也是对生活的解读,没有人知道终点会有什么,甚至没有人知道是否会有终点,但唯一有意义的,就是根据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一往无前地奔跑。

领先,不是一个口号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只有不断洞悉、不断创新,方能长青。

对海尔冰箱而言,领先,从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已经达成的现实,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自我要求。

对吴国章来说,“保持领先”意味着需要更加了解用户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深入的入户调研,海尔冰箱才能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并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功能。

在一次入户调研中,吴国章遇到了一位昆明用户。这位用户告诉他,自己经常在冰箱里存放三文鱼,但每次取出来都会发现鱼肉已经不那么新鲜了。随后,海尔冰箱针对三文鱼的特点优化了制冷系统的设计和算法,提高了恒温精度和保鲜效果。“当这位用户再次使用海尔冰箱时,他惊喜地发现三文鱼在冰箱冷藏区放了三天依然鲜美如初。”吴国章说,用户很高兴,他们也很高兴。

吴国章说,这种面对市场和研发都一丝不苟甚至“如临大敌”的态度,正是海尔冰箱的“DNA”。

“入职一两年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同事告诉我,海尔冰箱的文化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并且永远要‘自以为非’。”他回忆说,自己一开始对这个理念并不太理解,但渐渐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分量。“做产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这种严谨的精神和作风,不要因为你是行业第一甚至全球第一,就认为自己很厉害。”

如今,海尔冰箱几乎每天都会从不同渠道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反馈。吴国章对这些反馈如数家珍——成都的一位用户表示他使用海尔冰箱后青花椒可以保存一个月而不发黑,石家庄的一位用户则称赞磁控冷鲜抽屉可以让他保存了7天的肉依然红嫩鲜香。在吴国章看来,这些真实的用户案例充分证明了海尔冰箱在保鲜技术方面的卓越性能,也证明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是行之有效的。

吴国章正在测试产品

忠诚的用户,是品牌最坚实的护城河。倾听用户心声,则是为技术前进的道路垒起扎实的一砖一瓦。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这是一个良性的闭环,也是海尔冰箱保持领先的法门。“以用户为中心,比用户多想一层,比行业多走一步。”吴国章说,唯有如此,才能把住时代的脉搏,引领行业前行。海尔冰箱愿意,也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家时代的企业。

2023年,全空间保鲜冰箱全年零售额破100亿,在一个品类里的表现就超越一般单个品牌的销量。“这验证了我们方向的正确性。”吴国章说,只要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作为行业引领者,我们有实力也有责任去带领行业走正确的路。”

2024年,是海尔冰箱创立的40周年。遥想1985年,怒砸冰箱书写了中国制造时代“真诚到永远”的海尔故事。随后数十年间,在每一次时代的浪潮中,海尔冰箱从来不甘做随波逐流的平庸之辈,而是怀揣前瞻性战略、勇立潮头的弄潮儿。

从勇敢的探路者,到行业的领路人,这是一家企业的40年,一部中国冰箱的成长史,也是一场不断超越自我、呼应时代的远征。这场远征,不设终点。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