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餐车观察:在一个缺乏显规则的公共空间里,秩序如何维系?

在餐车这样一个没有显规则的公共空间,公共秩序的维系,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

其一,习惯性规则,比如先到先得。其二,道德约束。公共道德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与规制。第三,部分人的善举可以消弭冲突,促进和谐。第四,公权力可能介入,维持秩序。

责任编辑:辛省志

周末去南京出差,因天气原因,我原订的航班临时被取消,我转而买火车票,但恰逢周末,票异常紧张,我只买到了无座票。站五个小时,不是一般意义的累,兄弟第一时间建议我去餐车碰碰运气。上车后,我直奔列车中部车厢,果真在餐车车厢找到了位置。不到半小时,餐车车厢里就挤满了像我一样手持“无座票”的人,仅有的18个位置已经满满当当,还有更多人在一旁站着。

餐车明显有别于其他车厢,这里的座位并非对号入座,很多人对空位“虎视眈眈”,大家的情绪整体没有普通车厢那般平静。五个小时不太容易熬,我选择了翻看随身携带的书,当然也会留意身边的人及他们的故事,有三个小插曲让我印象深刻。

上午11点20分,两位60岁出头的乘客侃侃而谈,聊到兴起时分贝免不了大了些,客观上影响了车厢里一些正在或欲休息的人。这时候,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发话了,“你们两个说话的声音太大了,影响我休息了”。其中一位老人说,“我聊聊天怎么啦”。“你说怎么啦,我要睡觉,你们大声说话,妨碍到我了”,小伙子针锋相对。说话的老人觉得没面子,因为在公开场合被一个小伙子“教训”,想继续与其争辩,但被另外一位老人及时阻止了,“算了,我们小点声就好”。老人的脸上明显写满了不爽,但却很无奈,因为他处于理亏的位置,因为人所共知的常识是“在公共场合,自己的行为以不打扰到别人为宜”。面对小伙子的“理直气壮”,面对车厢里其他人齐刷刷看过来的眼光,老人只能选择忍耐。他非常清楚,这个事倘若再纠结下去,与小伙子继续争执下去,他会更没面子,因为他没有里子。

下午1点15分,列车停站,一位男乘客下车了,他的位置空出来了。一位长相略显粗犷的中年大叔过来了,把一瓶水往桌上一放。很显然,他准备坐下了,他终于有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