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冰山深水区
编者按:
海尔冰箱,让全球冰箱业从“存得住”到“存得鲜”
现在,“关注用户需求”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越来越多企业对用户的画像、使用行为进行调研、分析,从中概括用户需求,以期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需求两端,一端是物,一端是人,研发人员以技术在中间搭建桥梁,点石成金,让想象成真。
用户调研收集的数字、图表、文字,只是当下的“鸡毛蒜皮”。实用技术的创新往往需要通用性和前瞻性。因此,从具象到抽象、从琐碎到统一、从现实到未来,业界一直在寻找一种解读法则,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但在实践中,对用户的理解常常流于形式。
苟茜毕业于食品工程专业,在工作的前几年,她在一家企业负责食品研发,与同事们围绕制作工艺,思考诸如让产量和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等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们的开发对象是面向食材和技术本身。”她介绍道。
因此,在当时的苟茜看来,“用户价值”“用户体验”等等更多体现为大数据,找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就能为研发的下一步找到依据,最终回到具体的数值指标上。在一些更传统的研发人员心中,用户到底是否买账、产品销售情况如何,属于销售部门的责任。
后来,这个想法发生了改变。
2021年,苟茜加入海尔冰箱团队。在三年的工作中,为了推进保鲜技术迭代,让用户从冰箱“存得住”,到冰箱“存得鲜”,团队进行过不少用户调研。
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海尔冰箱的用户调研堪称“驻扎”在用户家里:到全国各地,每次花上至少半天时间,从定菜单、买菜、把食材放入冰箱到烹饪、食用,全流程跟踪观察用户,并与用户交流。
当科技工作者站在用户的生活中,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
一、言外之意,想象之外
当苟茜走出实验室、走进用户家中,她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实验般“标准”。
比如,不少用户会将不同种类的食物混在一起,塞在冰箱的搁架上,看似是冰箱空间不足,团队仔细一问用户,他们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够不着、怕串味,或者只是因为不知道除了冰箱还可以放哪里保存,本质上是冰箱是否能够让食物保持新鲜的问题。
“每一个结论背后的动因都不一样,涉及很多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用户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找到最核心的问题,最终的技术方向才能更打动用户。”苟茜总结道。
这一理念在海尔冰箱的研发人员中代代传承。苟茜的前辈、海尔保鲜专家姜波就曾告诫她:“以用户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真正的用户痛点需要通过专业知识来深度挖掘。”
在入户调研后,研发人员和用户研究的同事的第一步是将需求进行拆解,并排列出优先顺序。第二步,研发人员用技术语言对这些需求进行“翻译”:用户表示肉质很“柴”,是什么因素导致?食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什么?针对这类食材,如何评价用户需要的新鲜程度?
“我们研究食材,不单单是研究食材本身,而且要知道这些食材的变化对用户意味着什么,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苟茜认为始终有一个声音伴随着自己,“当我们研究完一项特性,这些性质或者性能的提升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是不是用户需要的?”
当人们运用学术视角,重新审视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才惊觉当中的“异常”。
2014年,研发团队在入户调研时关注到一个稀松平常的现象:用户每隔两三天就需要购买新鲜蔬菜。
在用户看来,这样的习惯再自然不过:一般蔬菜在冰箱放置两三天就会蔫,只能扔掉,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每天都买新鲜蔬菜。但海尔冰箱团队却从中读出了“言外之意”:频繁买菜并非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曲径通幽,让研发人员产生新的技术设想:有没有办法延长蔬菜在冰箱里的保鲜状态?
海尔冰箱团队由此开始研究食材的存储特性,他们发现,对于蔬菜而言,关键的储存条件是湿度。
这成为了海尔冰箱干湿分储技术的开端。当时,市面上的冰箱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制冷方案,虽然冷藏温度到达极致,但并不完全匹配用户体验。因此,海尔冰箱根据食材对存储湿度要求的不同,将部分冰箱的空间分为干区和湿区。干区湿度维持在45%左右,适合存放茶叶、药材、干货海味等;湿区湿度达到 90%左右,让果蔬保持饱满多汁。
新模式甫一推出,刷新了消费者对冰箱保鲜的理解。为了测试功能是否属实,消费者在家中、在门店中用真实的果蔬进行测试,七天之后,结果颠覆了人们的想象:果蔬并未如想象中干瘪、腐败。经此一役,干湿分储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厨房、在菜市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正在被悄然改写。
“在此之前,用户很难想象一周只买一次菜。”苟茜感慨,“我们深入分析他们的生活习惯,挖掘背后的关键因素,落地成实实在在的产品给到用户,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和生活习惯。”
从历史来看,海尔冰箱每一次的产品创新,都与用户意识的升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十年前,“万物互联”的技术初见雏形,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在互联网的链接下变得触手可及,用户的消费少了时空限制,满足需求的资源则极大丰富,使得各个产业都有去中心化的趋势,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需要转变思维,从“等客户上门”到“主动上门触达用户”。
海尔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变化,将“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品牌理念。以此为起点,为了寻找到“真问题”,海尔人与用户建立起全流程的沟通交流。正是在这样的机缘下,海尔冰箱团队才在入户调研时,发现了用户存储干货和湿货的需求差异。
在多次入户调研之后,苟茜逐渐有了观念上的巨大改变。“现在会要求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如果我是用户,我希望这个技术给予我什么样的体验?我会不会买我开发出来的产品?”她形容,“这个代入会一直贯穿从研发到落地的全过程。”
二、水面下的冰山
事实上,团队接到冷鲜肉储存的研究方向时,内心是迷茫的。“对于我们当时的认知来说,要让肉在零度以下不被冻住,简直要‘上天’了。”苟茜笑道。
不仅在保鲜技术上“既要又要还要”,在硬件上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磁控设备往往发热量大、体积庞大,所以市面上能够实现磁控的设备集中在实验室,鲜少有工业化生产场景。而海尔冰箱不仅要将其集成在小型化的家电中,还需要保持磁场强度恒定均匀、不发热。
这样的“不可能”不止一次出现在团队面前。领跑,意味着从零开始。团队四处张望,行业中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这就要求海尔冰箱必须披荆斩棘走出与别不同的道路。当团队切实为用户努力,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总会发现“不可能”中的可能性与机会点。
回顾历史,发展冰箱的保鲜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当时业界都以冰箱容积、耗电量、制冷速度等性能为主导,鲜少考虑性能提升对于用户体验是否有直接的好处。而现在,冰箱需要“存得鲜”已经成为用户心中的常识。
科研深度决定创新力度,所以紧跟用户的海尔冰箱,反而总能超越用户的想象。
对比过往的工作经历,苟茜感受到自己对研发的理解有了本质上的变化。“以前只要跟着行业跑就可以,现在我们需要想得更长远,跳出既有框架,更大胆地做出假设。”苟茜说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再局限于本专业领域内,而是要多维地思考。”
在用心面前,“尖端科技”和“日常需求”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要在心中绷紧一根弦,才能保证我们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引领行业发展。”她总结道,“科技创新没有捷径,但也并非不可抵达。”
心系用户的人,总会找到抵达技术彼岸的方舟,一往无前。
网络编辑: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