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答案,我也没有丨记者手记
文科学院的老师们,很喜欢在课堂上阐释虚和实的问题,“学文,是无用之大用”“‘观乎人文’,是要‘化成天下’”云云,我那时常常怀疑他们自己是否相信这些判断。
用他们的话来说,之所以要表现得如此像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步步为营,就是担心错了一步,就接二连三地错下去。
责任编辑:吴筱羽
相关报道详见《最佳辩手来自无名县中》
被北京101中学击败后的那个中午,广东省广宁中学辩论队的队员们,第一次表现出稚嫩又可爱的那一面。他们叽叽喳喳地围在我的身边询问,以后能不能到报社实习。
最早见到他们时,他们更像是成熟的大人。队长练俊杰挺着胸,大方地和我握手,用播音生惯常的口气说“苏老师好”,严肃的口吻让人不由得往前欠身。备赛的夜晚,队员们十分忙碌,练俊杰逐字逐句地修改每一个人的稿子,其他人被安排了不同的任务,没空和我闲聊。
我似乎闯入了一个气氛肃穆的司令部,没有我的座位,倚靠在墙上也不太得体,只得像一根木头一样杵着。一个女孩在知网上找“网络巴尔干”相关的论文,这个词指的是网络已分裂为一个个不同利益的群类,传播学硕士出身的我,主动说帮她找一找,二十多分钟后,我把找到的论文拿给她看,这位大一学生露出一副不知道该作何反应的表情,她看了一眼队长,然后小声告诉我,她早就找到这篇论文了,让我不必再帮忙。
但到了开头那个中午,比赛已经全部结束。这些“成熟的大人”们,第一次流露出对记者工作的好奇。“讲一讲你采访过的最有趣的事”,他们说,“讲一讲你去过最有趣的地方”。
美国编剧戴维·多尔托特曾认为,所有的电影无外乎六种故事原型,包括英雄型、伙伴型、不可能任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