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6的意义为何不输COP15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倒计时五个月,在COP16之前,各国需要根据《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长期目标和具体行动目标,修订或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据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主任彭奎观察,目前全球提交计划的国家还不超过10个,甚至连主席国哥伦比亚都还未提交。

责任编辑:汪韬

2021年1月13日,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视觉中国/图

2021年1月13日,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视觉中国/图

两年前,随着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届会议)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一声清脆的落槌,具有历史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框架》)正式通过。

《框架》设定了2030年内要实现的23个具体行动目标,和2050年内要实现的4个长期目标。但如何监测这些目标是否落实,以及执行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等关键议题,还没有达成全球共识。这些问题留给将于2024年10月21日-11月1日在哥伦比亚召开的COP16讨论。

作为COP15的主席国,2021年和2022年,中国国内生物多样性关注度达到高潮。“虽然COP16在国内的关注度可能会不及COP15,但对全人类而言,COP16的意义不输COP15。”长期跟踪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项目总监徐嘉忆称,因为COP15提出了目标,而COP16是讨论如何落实这些目标。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