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雯 适者生存丨2024青年力量
从中国乒乓球主力选手到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刘诗雯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她正带着“小球”上的昂扬力量,促进“大球”上的人们互相沟通与了解。拼搏曾是她职业生涯的关键词,她正把这份精神带去更广阔的世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陈雅峰
相关报道详见《刘诗雯:在爱与痛的边缘》
从出道开始,刘诗雯就是备受关注的球员。她打法灵巧,变线速度快,落点刁钻,击球节奏快,进攻意识强,近台快攻多,常搞得对手左支右绌。2005年,刘诗雯成为了国家队队员,入队不久,便在队内大循环中获得第一。职业生涯中,她拿下了20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史无前例的世界杯女单五连冠,她排名世界第一长达33个月。完成这一切的刘诗雯,2024年4月12日迎来了她33岁的生日。
松弛感围绕着现在的刘诗雯。3月以来,她出现在乒乓球世界杯、CBA等比赛的现场观赛;度过了自己33岁的生日。闲暇时间,她练普拉提、旅行打卡,享受美食终于进入日常生活。尽管已经不在国家队,但她的职业生涯仍在继续。她在广州二沙岛的广东体育馆训练,不出差时,一周维持3到4次训练,为2025年在大湾区粤港澳共同举办的全运会做准备。
她说:“现在我打球更快乐,更能够真正投入到乒乓球的运动中。以往的历练是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经验,让我更好地向前。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带给同样遇到困难的朋友正向的引导:挫折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除了运动员,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是她现在同样为人熟知的身份,任职以来,她到多个国家出席国际乒联活动,定期开线上会议,处理工作邮件。
刘诗雯的职业生涯经历过数次乒乓球改革:从21分制到11分制、从有机胶水到无机胶水、小球转大球、赛璐珞球转塑料球、无遮挡发球……她的球风以速度为主,从有机胶水到无机胶水,球的转速下降,她受到过影响。小球力量比大球足、速度更快,大球让球速扁平,她再次受到影响……但她最终成为为数不多被种种改革筛选后剩下的国乒队主力选手。她说:“我经历了这么多改变,告诉自己不断调整、不断适应,最后适者生存。只有适应规则、适应球、适应器材、适应当下打法风格的改变,才能不被潮流淘汰。”
在改革与进步中,她对打球的理解不断深化:打球不是动作大、发力大,球的威胁就大,乒乓球有很多内涵,没法用转或不转来形容。用不同的动作发出20转、30转、40转的球,可以是力量大的转,也可以是力量小的转。球拍任何角度、任何位置打出去的球的节奏和速度都不一样。对乒乓球细微处的理解成为她在这项运动上最大的讲究。
在国际乒联任职后,刘诗雯获得了看待这项运动的新的格局和视角。“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让乒乓球运动发展得更好。”她说,“我希望乒乓球运动能够从在中国流行到全世界都喜欢。”
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始自2005年,是由主流媒体发起的年度青年菁英人物策划,旨在寻找在各专业领域中有杰出表现的青年代表。
“2024青年力量”由南方人物周刊发起、青岛啤酒特别支持,以“讲究不将就”为主题,将集结来自文化、艺术、体育、演艺、音乐、商业等领域的青年代表,诠释以热爱突破迷茫、用坚守战胜浮躁的不将就人生。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