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足早、形式新、数额高”:来自46例年轻干部贪腐样本的观察

腐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体腐败,一种是交易型腐败。前者包括贪污和挪用公款;后者主要指贿赂,包括行贿和受贿。像中管干部贪腐,从目前公开的案例来看,主要问题还是收受贿赂。而在我统计的年轻干部案例里,自体腐败更多,占六成左右。

跟传统腐败比较起来,新型腐败的作案手段更隐蔽、更复杂、更专业。年轻干部学历普遍比较高、头脑灵活,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当他们把这些优势运用到贪腐领域,就表现出了作案手段“高明”的特点。

责任编辑:钱炜

2018年7月17日,公开庭审90后女干部张艺的现场。张艺被查办前是贵州省思南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的会计。(平安同仁供图/图)

2018年7月17日,公开庭审90后女干部张艺的现场。张艺被查办前是贵州省思南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的会计。(平安同仁供图/图)

一位“95后”干部,3年多的时间里侵吞公款近七千万元。当事人是安徽省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张雨杰,他负责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接待市民,收取买房托管资金、填写托管协议等。贪腐行为通过收款不入账、伪造收款事实等方式进行。2020年11月,他被判无期徒刑。

“看到这个案例,冲击力很大。”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吴海红说,“虽然他年龄不大,职位也不高,但贪腐数额非常惊人”。

自2021年开始。吴海红和学生黄欣薇搜集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等渠道公布的46个年轻干部贪腐案例进行分析,论文发表于2024年第3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

这些年轻干部以1980年后出生为标准,年龄最小的是95后,职级主要为处级以下,多数没有领导职务,是普通工作人员。他们的贪腐行为有什么特点?又该如何防治?以下是南方周末记者与吴海红的对话。

有人工作一个月就贪腐

南方周末:分析完46个案例中年轻干部的贪腐行为,有让你觉得比较意外的发现吗?

吴海红:让我觉得意外的发现,就是有的年轻干部失足很早,涉案金额很大。一般而言,被查处的腐败官员级别越高,潜伏期越长。有研究发现,2013年至2019年被查处的142名腐败的中管干部,平均潜伏期约13年。而在我统计的年轻干部案例里,潜伏期最长的15年,最短的仅1个月,平均潜伏期3.7年。有人刚走上工作岗位1个月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求知老鼠
回复

求知老鼠

2024-05-28

1、公司这个环境如何,是决定年轻干部是否贪污腐化的最重要因素。当贪腐盛行,清廉就是一种错误。面对腐化环境,很难让人不想腐,不敢腐; 2、制度是制约贪腐的保障,当有机可乘,罪恶的种子就种下了,一旦遇到触发因素(家庭困难、追求名利),就会蓬勃发展。当第一次没有发现,后续就会越来越疯狂,越来越不加节制;

134****8878
回复

134****8878

2024-05-22

与社会风气有关

187****3906
回复

187****3906

2024-05-21

高薪养廉

方仔
回复

方仔

2024-05-21

出淤泥而不染的生物有哪些?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4-05-21

所以,必须对于公务员面试,添加有基层服务经历,并要求有明确群众评价!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4-05-21

比如,图书馆24小时自习室,有一批考公考编的年轻人,当他们离开自习室之后,仍会将书本和平板电脑摆在桌子,将书包放在椅子,进行占座。甚至于一天的学习结束,还要放上书,等第二天占座。难道这不是利用公共规则为自己谋取私利吗?本来,公共空间是大家享有,不存在占座这一条!只要离开出去,就要为其他人腾出位置。知道别人遵守规则,不抢座,就肆无忌惮。导致明明自己走了,别人来了,座空着,别人就没有座。难道这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即便接受高等教育,上了岸,就不会出现文章中的问题?什么监管不到位,什么从众心理!一个自习室座位问题就能够反应出年轻人的思想问题!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4-05-21

我觉得更多是出在价值观上,很多考公上岸躺平等概念,本身就是有享乐主义在里面。很多年轻人都是奔着“有权得钱”去的。然而仅仅依靠考试,是很难把住人的思想观。所以,党的传统就是吃苦锻炼,在真正艰苦的地方检验一个人的品格!

vicky
回复

vicky

2024-05-21

不是年轻干部贪腐,而是全国干部年轻化前提下的贪腐。

180****0536
回复

180****0536

2024-05-21

还是制度建设有问题,不能考验人性

南周用户
回复

南周用户

2024-05-21

看的过程匪夷所思,贪腐竟然为了游戏充值,主播打赏,购买手机。他们一定是看到漏洞了,认为别人发现不了少了这部分钱,不然犯险得来的钱怎么就这样挥霍了?在哪里能看到这份报告呢!

139****6263
回复

139****6263

2024-05-21

年轻干部案例里,自体腐败更多,包括贪污和挪用公款,占六成左右。

有悔
回复

有悔

2024-05-21

按照最高法、最高检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的司法解释,贪污贿赂“数额巨大”的标准是2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数额特别巨大”是300万元以上。这是一组很尴尬的数据。 还是聊聊电视剧吧,能把现实搬到电视里的《人民的名义》能过审就是法制的进步,老百姓心理很明白。《第二十条》不管逻辑和现实出入有多大,至少这个题材硬的很,民心所向罢了。 如果非得评论一句:向“已故”和坚守在一线反腐倡廉、洁身自好、不畏千难万险的同志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4-05-20

腐败分子贪婪的时候是不分年龄的,也是天性使然的,不是教育得了的。鱼上勾看到的是食物而非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