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何许人也?《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为何见于明代中后期?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十六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明代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了一百大几十年的《三国》《水浒》,也终于被制作成印刷品了。不久后,《西游记》《金瓶梅》也被创作出来了。

责任编辑:陈斌

讲《三国演义》的诞生,不妨做一个中西对比。

美国学者伊恩·P·瓦特的《小说的兴起》,是一部研究十八世纪英国小说怎样兴起的著作。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伦敦上演得如火如荼,大概一百年后,小说才在英国流行起来。

为什么会有这个时间差呢?除了文学内部的规律之外,还可以从经济的视角考察:

买书贵,看戏比较便宜。

十八世纪,去剧场看戏,票价大约是1便士,也就是一杯啤酒的钱。买一本装订好的书,价格是3先令,也就是36便士。而当时大受欢迎的小说、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传》,一套8册,换言之,买这样一套流行小说,花的钱够看二百多场戏。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有钱有闲有阅读能力的高消费人群,才能产生长篇小说的销售市场。

还有,英国小说一诞生,就很多是女性题材,像著名的作家理查森,他的作品简直就是霸道总裁文的鼻祖。为什么会这样呢?和小说的繁荣同时发生的重大历史进程,是工业革命。纺纱织布、制作面包啤酒蜡烛和肥皂这些领域,因为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劳动生产率突飞猛进。而这些事情,传统上都是女性要做的家务,所以大量女性被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了。

而当时英国人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观念非常强,又不许女人出去工作。女人在家无聊,于是产生了两个爱好:第一是喜欢读小说,第二是喜欢写信。所以这些女人就构成了小说特别重要的读者群,结果就是促进了英国小说的繁荣,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照例是很爱写信的。

伊恩·瓦特的这个研究,不光是解释了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发展的问题。对我们理解明代后期长篇小说的繁荣,也很有启发性。就是有些事情不能只从文学内部的规律来看,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基础,而且不是大而化之地谈“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云云,可以说得比较具体。

罗贯中是谁

回头还是看三国故事的传播。

也是戏剧在前小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