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狩猎的态度,背后是低烈度战争文化与封建习惯法
战国时期一些君主搞出禁苑,杀麋鹿如同杀人之罪,这就是贵畜而贱人,一直遭到原始儒学的批评。理解孔子捕鱼、狩猎的态度,就需要回到古老的封建习惯时代,而不是像后人多引用佛老去理解。
责任编辑:陈斌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对捕鱼、狩猎鸟有自己的理解。“纲”,据朱熹解释,是用一种大绳子穿起的大网,能在河流中绝底捕捞,抓光水中的大鱼。
古人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抓鱼鳖、用网子有各种规定。如《孟子·梁惠王上》说要“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逸周书·大聚》:“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云梦秦简也规定,不到夏天,不允许毒杀水中的鱼鳖,也不允许布置网罟(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26页)。
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的资源已经开始过度消耗,因此出现了这些规定,来搞“可持续发展”。看到这,读者可能会认为,孔子不用大网子捞鱼,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然,孔子自然有反对乱耗资源的观点。但此处,却还有另一层意思。
古书、秦简都规定说,春天不下网,但到了夏天,就可以任意网捕鱼鳖了。可是孔子却始终如一地坚持只是钓鱼,而不网鱼,即使夏天也是如此。这说明,他的这一行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