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广东文艺的发展,既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又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善于吸收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文艺创作的长处,始终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为描绘新时代广东文艺人才的精神风貌,展现广东文艺原创生产的蓬勃发展,《南方人物周刊》推出“岭南名家”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创作体悟和艺术成就。
目录
-
庞贝:在被机器人冲击的未来时代,人类如何自处?
“《独角兽》在反映科技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不回避社会矛盾和问题,这就是现实主义的精神。” - 03:15
庞贝 广东文学有一种“向前看”的力量
广东文化有一种开放的、革命性的、进取的力量,使得广东文学也有“向前看”的特点。 -
周宝丽:让单人木偶戏“活”起来
周宝丽不认为自己的某些改良会偏离木偶戏的“正统”轨道。师傅从未告诉她,木偶戏只能是某种特定的样子。这门手艺一直具备灵活性,这种包容性给木偶戏留下了生长的空间。 -
胡斌 艺术要连接人的诉求和命运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艺术创新发展的前沿,以开放的姿态与活力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宽阔的土壤。在全球化语境下审视珠三角,或以珠三角为中心透视全球当代艺术文化现象,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研究现象。”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认为,广东当代艺术蕴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与我们这一片土地,与我们这一片土地上不同阶层的人的诉求和命运,产生了一种连接,或者至少产生了一种连接的可能。” - 09:09
费勇:人生如何解惑——从陶渊明、苏东坡和王阳明说起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什么样的工作是有前途的”“为什么他/她不爱我了”“怎么教育小孩”…… 现代人经常面临学习、工作、婚姻、交际、养育乃至人生意义等等方面的困惑,作家、学者费勇的建议是,换一种思维模式问问题: “我的内心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在这段关系中,我愿意承担多大的责任”“我自己如何做父母”…… 这种回到内心的思维方式,源于费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他为象牙塔外的读者写陶渊明、苏东坡、王阳明和慧能等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灵世界,连续多年入选各种畅销书榜单;他给网友讲儒学,也讲佛学,相关视频和音频课在各个平台获得超过千万级的流量。他探究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许多人用“浮躁”来形容的现代生活,希望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费勇认为,古人的困惑与我们相通,他学习古人应对人生困惑的智慧,总结出具体的心智练习方法,写成《心的解惑》一书,并于2024年出版。我们的对话就从“困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