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结构性改革

2024年4月1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期间,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南方周末报社承办的2024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本届论坛以“把握消费脉搏,洞察发展机遇”为主题,邀请政界、学界、商界的多方代表共同研讨中国消费新趋势,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潜在机遇。

论坛现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以《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结构性改革》为题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在此,我先提出对消费研究的四点判断:

(1)进入发展新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不断提升。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比2013年提升32.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我国仍是一个转型大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正处在重要阶段。2023年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5%,服务型消费的较快增长将释放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的增长潜力。

(3)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若2030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由2023年的45%左右提升到50%以上,预计将拉动至少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4)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结构性矛盾掣肘。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将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先立后破”,重在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着的结构性矛盾。

一、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性矛盾

我国进入消费新时代,其主要特点是:14亿人的消费结构已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例如,过去10年(2013-2023年),全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7.91%。初步测算,到2030年,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有望超过51%。适应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长期存在的投资与消费的某些结构性矛盾。

1.新发展阶段消费与投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1)投资与消费关系面临着的突出矛盾。短缺经济阶段,有多少投资就有多少增长,投资决定消费;消费新时代,消费潜力的释放对投资有决定性作用。缺乏消费基础的投资,其产出效益将持续下降。当前,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突出矛盾是服务型消费的投资需求明显增大而服务业投资占比有所下降。例如,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2020年服务业投资占比为7%,到2023年占比下降到65.8%。

(2)以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投资结构调整。消费是生产的生产,是投资的最终归宿。从现实看,投资结构调整滞后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大了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研究估算,2021年我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约为9200亿元,2030年将达到近2万亿元。应当说,消费结构升级已对投资体制、投资结构优化提出现实而迫切的需求。

(3)消费为新投资创造空间。在传统投资增速下滑的同时,服务型消费的投资空间仍然较大。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约为14.48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到29.1万亿元。教育、医疗、养老、社区建设等领域的投资需求逐步增大,而这些方面的投资增长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投资结构与政策调整,不是要不要加大投资,而是要寻求有效的投资空间;消费主导形成新的可持续性增长,不是要减少投资,而是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创造更大的新的投资空间。

2.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的巨大增长潜能

(1)服务型消费将成为主导性消费。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服务型消费需求将大幅增加;当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时,服务型消费将成为主导性消费。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消费2030》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服务消费将超过商品消费,占比提升至52%,年均增长率为9.2%,高于同期商品消费增速4.7个百分点。

(2)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首先,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服务型消费需要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服务4.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5.2%,这些服务进口成为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的重要供给,也成为拉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市场开放仍有相当大的空间。例如,2021年在22个服务贸易行业中,我国有12个行业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超过了OECD统计的50国限制指数平均值。由此,直接影响了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前不久,相关部委发布的两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这就需要加大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力度,以有效打通服务领域内外循环,进而形成以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以服务贸易较快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3)我国14亿人服务型消费潜力的释放成为全球关注的大市场。服务型消费需求的扩大,带动服务进口的较快增长。以中欧经贸合作为例,过去10年(2012-2022年)中欧服务贸易规模从400亿欧元扩大到1130亿欧元,年均增长接近10个百分点,并由此受到欧盟投资者的普遍关注。14亿人的消费结构升级已成为全球共享中国大市场的重点领域。

3.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主动适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要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与政策调整。例如,对不利于结构转型、尤其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某些政策予以调整,以减少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某些干扰;全面清理现有不利于消费释放、尤其是服务型消费释放的各类限购、限贷、限价等相关政策;整合支持消费的相关举措,着力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供需错位问题。由此,以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拉经济动增长的新亮点,以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逐步消化历史遗留的某些问题。

二、以结构性改革破解增长与分配的结构性矛盾

从现实情况看,能否拉动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突破。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释放服务型消费潜力,要着力破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突出矛盾。以民富优先为导向,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已成为深化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1.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长期偏低,客观上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2021年,我国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为61%,不仅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平均65%左右的水平,而且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5个百分点左右。从劳动者报酬来源看,企业部门、政府部门支付的占比分别为51.5%、14.6%,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9.7、11.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约为50%,争取到2030年提升到55%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提升到50%左右。

2.加大积极扩大就业的政策力度

(1)居民就业收入增长面临较大挑战。稳消费,重在稳企业、稳就业。

在就业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仍面临调整压力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面临的压力较大。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本季就业感受指数为34.1%,比上季下降1.2个百分点;收入感受指数为47.1%,比上季下降0.3个百分点。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要以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没有服务业发展,很难吸纳不断增长的就业人口。国际经验表明,第三产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比第二产业高出20%左右。为此,要高度重视发挥服务业对吸纳就业、激活就业的重要作用;要重视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体地位;要完善灵活就业者的相关社会政策与制度,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提升劳动者可持续就业能力。

3.充分发挥政府在消费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公共消费既是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条件,也是居民安心消费的重要保障。总体看,公共消费有较强的现实需求,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为此,要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出力度,逐步提升财政在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比重,争取到2025年将公共消费从2023年的37.70%提升到40%左右。

三、以结构性改革破解城市与农村的结构性矛盾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但城市化水平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并由此形成消费结构升级的突出掣肘。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严重偏低。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6.2%,但低于高收入经济体和中高收入经济体的81.9%、68.2%。突出的问题在于,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严重偏低。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7%,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6.7%,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8个百分点,近3亿农民工未能有效融入城市。

(2)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释放新生代、尤其是90后农民工的服务型消费需求,根本之策在于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就是要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推动农民工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2.尽快改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于人口流动趋势、人地挂钩机制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研究表明,城镇化后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城镇化前要高出14.6%。如果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估计可以使新进入城市的人群人均消费水平提高20%左右。初步估计,若近3亿农民工真正进入城市、拥有完整的城市人口身份,其带来的增量消费需求有望超过12万亿元。

3.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受服务型消费供给、消费环境、消费设施等影响,农村服务型消费的潜力尚未有效释放。例如,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水平为0.72万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5.71%。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仍有相当大的空间。为此,要真正落实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和保障功能,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不增加居民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补偿标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补贴、农村高龄补贴标准等。

未来5-10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呈现不断加快的大趋势。经济的确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消费结构升级的确定性;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形成消费主导的新增长模式。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将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