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城市民待遇榜2023:13城教育财政投入降低 38城市空气优良率下降
生师比的提高,意味着一位老师需要负担更多的学生;医疗资源刷新纪录固然让人欣喜,但多数城市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未达预期,叠加医疗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与住院床位紧张并存;空气优良率的普遍降低,则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
责任编辑:戴春晨
良好的学识、健康的身体和新鲜的空气,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础元素。一座城市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充足而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人们印象中,大城市往往强于教育和医疗资源的规模,但弱于生态环境。如果分到个人会有什么变化?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医疗资源不一定更高,生态环境也不一定更弱。
由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编制的《57城市民待遇榜2023》,关注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均所得和个体的微观体验。榜单涉及的指标模型,包含中小学生师比、千人医疗床位和执业医师、教育和医疗财政投入、空气优良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12项指标,指向教育、医疗、环境三大维度。
榜单显示,北京、上海稳居冠亚军,这是不少人意料之中的结果;而南京、杭州位列第3和第4名,则有些超出人们的认知;其后的重要城市还有位居第5的广州、第6的青岛和第9的深圳,西部唯一进入前10的拉萨,以及首次进入前10的济南。
对比往年数据,纳入评估的57座城市在三大维度的表现出现分化:
教育方面,超半数城市生师比提高,13座城市人均教育财政投入降低;医疗方面,57座城市多数相关指标刷新纪录,但仍有39座城市千人医疗机构床位与2025年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生态环境方面,38座城市空气优良率出现走低现象。
前述数据分化呈现出了一个复杂的趋势,生师比的提高,意味着一位老师需要负担更多的学生;医疗资源刷新纪录固然让人欣喜,但多数城市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未达预期,叠加医疗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与住院床位紧张并存;空气优良率的普遍降低,则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
13城教育财政投入降低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教育资源子榜由人均教育财政支出、小学生师比、中学生师比、双一流高校数量四项指标构成。
评估结果显示,教育领域排名前三的是北京、上海和南京。
北京中学生师比在57城最低(注:生师比=在校生数量/专任教师数量,生师比低表示一位老师要负担的学生更少。),达到6.95,并拥有最多的双一流高校;上海小学生师比在57城中最低,达到14.02,双一流高校数量与人均教育财政投入表现靠前;南京作为科教重镇,在教育资源的指标表现上较为均衡。
相较2022年,深圳赶超天津,这两座城市分别位列第5、第6。
近年来,深圳一直在拼命建大学与研究院所,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这座57城中人均教育财政投入最高的城市,其投入成效已在数据上有所表现,但实际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此外,泉州、银川、济南、呼和浩特等城市2022年教育财政投入同比2021年增幅在15%以上,排名也因此整体上升。
泉州和济南的预算更多投入高等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