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为何难以缓解焦虑?从牛校的产生机理说起 | 快评

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不同学生在资质、禀赋、后天学习都千差万别,他们的兴趣与程度也都各有不同,家长不可能不根据孩子的情况预先为高中、大学的选拔性考试做准备,好的中小学也会想尽办法挑选更好的学生,其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竞争机制,过往曾经存在的“小升初统一考试”就属于这种机制,如今由明入暗但指标项目已经协同进化的“择优招生”也不例外。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依照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针对招生入学中的重点环节,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全面排查,坚决纠正将各类考试结果、培训证书、竞赛成绩、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以及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关联的“捐资助学款”“共建费”等违规行为。

该通知目的是“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缓解入学焦虑”“义务教育公平入学”。这也与数年来的一系列政策如“就近入学”“多校划片”“抽签派位”“教师轮岗”一以贯之。据了解,这也是教育部首次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对全国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

不过,多年来此类政策尽管不断推进与强化,但却总有“按下葫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


137****3799
回复

137****3799

2024-04-20

我倒是不赞成你的说法,相反我拥护教育部“双减”“教育公平化”的改革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义务制教育本来就是以促进公平和保障均等受教育权为主,如果公平与效率非要选择非此即彼,那也要保障公平牺牲效率,你若强调效率与筛选,义务教育结束后有的是机会,甚至那会的社会规则就是达尔文主义的。在小学初中阶段搞巨无霸名校,对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没有帮助,反倒是跟足球里的广州恒大相似。

185****7774

2024-04-20

选拔与竞争一定会存在,显然统一小升初考试是最优的,穷人家的孩子靠天赋也有机会

185****7774
回复

185****7774

2024-04-20

选拔与竞争一定会存在,显然统一小升初考试是最优的,穷人家的孩子靠天赋也有机会

137****3799

2024-04-20

文章对“机会平等”的理解有失偏颇,不论是当年的小升初统一考试,还是如今的密考和点招,都是选拔性考试,其中既然要区分就一定存在相当程度的拔高题。但能解拔高题的就一定代表天赋突出吗,恐怕更多的是提前上奥数班模块化集训出来的和用初中知识提前教学不顾教学和成长规矩超前学习得来的。那么请问,这种抄近道的和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学生机会平等吗?有经济实力支持这种玩法的和普通家庭的机会平等吗?

137****3799
回复

137****3799

2024-04-20

文章对“机会平等”的理解有失偏颇,不论是当年的小升初统一考试,还是如今的密考和点招,都是选拔性考试,其中既然要区分就一定存在相当程度的拔高题。但能解拔高题的就一定代表天赋突出吗,恐怕更多的是提前上奥数班模块化集训出来的和用初中知识提前教学不顾教学和成长规矩超前学习得来的。那么请问,这种抄近道的和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学生机会平等吗?有经济实力支持这种玩法的和普通家庭的机会平等吗?

岳舞轩辕
回复

岳舞轩辕

2024-04-19

双向选择说对都对,做不到呀~~

183****2883
回复

183****2883

2024-04-18

当下的专项行动不也是一种区分敌我的筛选机制,像极了以前的扫黄打非,扫了敌人的,留下自己的。如果不能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单纯的靠专项行动,不过是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又一次狂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