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国九条”出台,和过去两次有何不同?

前两次“国九条”分别带动了两轮A股牛市,因此也被视为改革“风向标”。

新“国九条”开篇立宗即是严字当头,“严把发行上市审核关”“严格上市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等,整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风格基调。

责任编辑:张玥

吴清指出,“下一步监管重点突出两个字,一个是强,一个是严”。视觉中国/图

吴清指出,“下一步监管重点突出两个字,一个是强,一个是严”。视觉中国/图

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发出针对资本市场的核心“指令”。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被市场称为新“国九条”,是资本市场的第三个“国九条”。

之所以被称为“国九条”,是因为该意见分为9个部分,涉及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退市监管、交易监管等核心问题,是对资本市场建设较为全面的指导文件。

证监会主席吴清谈到,围绕新“国九条”,若干配套制度规则也会相继发布,与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组织实施的落实安排,共同形成“1+N”政策体系。其中,“1”是该意见本身,“N”就是若干配套制度规则。

“国九条”之所以备受瞩目,因为在历史上前两次“国九条”发布后,A股均迎来一波牛市行情(2004年1月、2014年5月),尤其是2014年,市场反应迅速,沪指从当时的2000点附近、一路冲上5000多点,只用了13个月。

2024年3月,证监会已发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等4个配套政策文件。

4月12日当天,证监会又发布了加强退市监管的配套政策文件,并对6项具体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交易所也就一批自律规则同步征求意见。

因改革而生的第一、第二次“国九条”

每一次“国九条”都有不同的历史任务。

2004年,国务院出台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份“国九条”。一个大背景是,彼时股价长期低迷,面对市场上长期积累的“流通股”问题,难以解决。

A股资本市场脱胎于计划经济,设立之初是服务于国企融资,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股权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