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冷门国家留学,能逃避内卷吗?

换个地方,换个活法?

责任编辑:李屾淼

最近,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留学生总数稳定发展,但是大家的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冷门目的地国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选择。

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热门,意大利、爱尔兰、瑞典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非传统热门留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成为不少中国学生的选择。不同于传统热点地区,这些国家可能意味着相对低廉的学费、更短的学制以及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在内卷、“996”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去冷门目的地国家留学就更轻松吗?《南方人物周刊》联系了近10位在不同国家留学的人,他们的目的地包括希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泰国、马来西亚等等。他们中有人考研失败后去留学,也有人厌倦了工作的重压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在与《南方人物周刊》的对话中,他们都坦承自己留学的念头由来已久,契机或许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恐惧,或许是对规律日常的渴望,又或是换个行业安身的勇气。

赴异国生活往往意味着将自己浸润已久的关系网络连根拔起,从头再来。这其中既有学习新语言的困难、文化适应的障碍,也包含对陌生国度社会保障体系的不习惯。真实的留学生活总是快乐与沮丧并存,而这些,绝非互联网上常见的重启人生的成功叙事那么简单。

抛开浪漫化的想象,去冷门目的地国家留学也是一项经过计算的决定。许多受访者都提到学校排名是他们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学费与生活成本。在这些计算的背后,也不乏寄希望于通过高性价比留学获得考公考编资格的人。

最后是走与留的问题。根据《报告》,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和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留学人员回国潮涌起。可落到每个个体,直到做出决定前,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明晰。许多受访者都向《南方人物周刊》提到想留下来的计划,但同时,他们也在准备着回国工作的材料和考试。也有人为了延迟做这项决定的时间,决定读博。

内卷不会因为留学而消失,人生也不会真的重启,但至少,他们再面对这一切时的心态变了。

我们选了三个受访者的故事,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往前走就会有路的”

木易 27岁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教育管理在读

去马来西亚留学前,我在一家国有控股银行工作了三年,从普通柜员做到基层管理。那时候我额外的营销任务很重,公司不允许我们下班不接电话,理论上虽然是早八晚六,但工作到晚上11点也是很常见的事。节奏像在大厂,收入又没有大厂高。我们的工作压力大,我没有多余的时间享受生活,周末也只是在代谢工作日积攒的压力。

我是学日语的,进银行是机缘巧合。其实我做得还算顺手,薪资也不错,但我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不喜欢这份工作,就这样膈应了三年。说到底,我不想过这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结婚生子,把孩子养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