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我是误入电影

本期文娱会客厅嘉宾:戴锦华。

​戴锦华,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女性文学。大众对她最熟悉的部分,可能还是与电影相关。

近期,我们采访戴锦华,与她畅聊电影。

责任编辑:陈玲玲

“我是误入电影。”戴锦华接受南周文娱专访时说,“如果我当时不是别无选择地去了电影学院,就不会有和电影的这份缘分。”因为幸运地看了几十部欧洲艺术电影,“从此与电影共坠爱河”。

1982年,戴锦华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993年,调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她乐于就电影、文学等议题发表言论,见解独到,言语犀利且不留情面,广受影迷的喜爱。

她对好莱坞商业片向来不以为意,拿配乐来说,“我曾认真地找了一个能够分轨的好莱坞影片,把音乐的轨关掉后,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这画面是多么空洞,如果没有特技奇观来支撑,它实在是太苍白了。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里的那种饱满的冲击力与视听震撼,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大量地使用了音乐”。

她形容电影是“风险性最高的一种投资,而十有八九它是泥牛入海,血本无归”。只是过去本土市场的不少投资者,只把投资电影当兴趣,并不寄希望于产生利润。而未来这些爱好者离场,电影投资会变成一门地地道道的生意。

除了关注正在发生的,戴锦华也在互联网上开设《中国电影50部》《52倍人生》《性别与凝视》等电影课,主编《给孩子的电影》,希望跟更多人分享电影的美和魅力。但说到助推电影进入中小学教育,她却是犹豫的,“我不希望电影成为知识性的存在,我希望电影的视听语言直接地抵达我们的感官,和我们的身体互动,成为一种生命经验,而不是知识”,“我不想先上一堂电影入门课再看电影,学电影最好方式就是看电影。”

南周文娱:《给孩子的电影》选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