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校园欺凌本可预防,可是为何做不到?

如果想要让老师更积极主动地介入校园欺凌问题,他们还需要更多支持。周奕认为,需要界定清楚老师的权限,他们也担心处理不好需要担责,此外,不能将欺凌事件与学校的考核挂钩。

“如果大家认为欺凌是个丑事,还与考核挂钩,即使参与过培训,老师也不会将事情报出来,学校也不敢很透明地处理”。

“校园欺凌治理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事后的治理,而在于预防。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90%的欺凌就不存在了。”

责任编辑:钱炜

2024年3月25日,在江苏南通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中,民警向学生们讲解防范校园欺凌知识。(人民视觉/图)

2024年3月25日,在江苏南通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中,民警向学生们讲解防范校园欺凌知识。(人民视觉/图)

黄亮在多年前遇到过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他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一所公办高中的生物老师,带的班里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因值日安排产生矛盾,事后,男生在微博上遭受了好几位匿名用户的攻击。第二天,双方在教室发生争吵,两人闹到学校德育处,德育处主任让双方详细写下事情经过,但女生否认这场网络攻击由她组织,而男生也缺乏具体证据,最终不了了之。

此后,这名男生和班上同学的关系逐渐变得糟糕,独来独往,变得敏感,情绪也容易失控。这让黄亮感到,面对校园欺凌,学校与老师能做的太少了,换句话说,即使他想有所作为,也不知该从何下手。

黄亮的困惑很有代表性。根据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学校被视为校园欺凌的责任主体。但实际上,在一些校园欺凌事件中,校方和老师并未能有效应对。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从2024年3月25日起,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其中包括校园暴力和欺凌防治的专题教育。

但一个仍有待讨论与探索的问题是,在校园生活中,学校和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有效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

更多隐性校园欺凌有待识别

一些生活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人以为,校园欺凌主要发生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群体中,离自己很远。但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20—2022年间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53.5%的学生都遭受过校园欺凌。

最高检发布的报告则显示,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内,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校园暴力犯罪案件6926人。在这背后,是更多没有达到起诉标准的情节轻微的校园欺凌事件。

实际操作中,如何理解和界定欺凌,很多老师缺乏明晰的判断标准,这就导致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并未被及时发现或识别。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在2020年对山东省近200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仅有8.5%的教师认为班级中存在欺凌事件。

如何界定校园欺凌?较早展开校园欺凌研究的挪威学者丹·奥维尤斯,在其《校园暴力:学生群体间的欺凌者和受害者》一书中如此定义:一名学生长时间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性行为”之下,这种“负性行为”是某人通过身体接触、言语或其他方式故意对另一人造成伤害或不适。他的这一说法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实际上,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扇耳光、拳打脚踢、群殴这些比较显性的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隐蔽性较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7)


185****6557
回复

185****6557

2024-08-26

教育出现了问题,补课大于教学,收益大于教学,就完了

186****4867
回复

186****4867

2024-04-03

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才是导致各种欺凌的根源

南瓜马车
回复

南瓜马车

2024-04-03

校园霸凌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有新的特点出现。导向非常重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培养,规范校园管理,立德树人,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其身正,不令自从。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必然会影响一方学校生态。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回复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2024-04-03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要家长,学校和法律法规执行部门通力合作,在学校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级部,政教处等应定期不定期的巡查排查,也可以用问卷的形式。校园欺凌治理要依法依规处理,预防大于整治,把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杀死在萌芽状态。

行客
回复

行客

2024-04-03

避免、减少欺凌现象发生,一方面需要外在因素(学校、老师、家庭)引导、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内在因素(学生自身)知道与防范。

刘津
回复

刘津

2024-04-02

只有成绩教育,没有人格教育。教育者本身就没有健全人格。

138****0516
回复

138****0516

2024-04-02

怎么预防?教师本身和职务不相关的任务越压越多,自顾尚且不暇,更没有强制权力!

有悔
回复

有悔

2024-04-02

提高参与教育人的责任心,保障辛勤工作的老师们的权益,很多歪风邪气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问题的关键是,基础工作做好都很难,当公平的观念不再是人心底的依靠,当潜规则降维打击社会规则,抓皮毛,终究是一地鸡毛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4-04-02

我认为欺凌更重要的是缺乏“正义的民主”,即便这些学生是未成年人,那么代表正义的声音又在哪里。我们讨论的关键是,对于一群学生,如何为他们灌输正确的观念,而制止他们对别人的犯错。然而,能够最直接的办法,正是民主评议机制的运形。当一个人的错误,却得到一群人的纵容,那么错误就不再是错误,而成为规则。所以,这才是应该警醒我们的地方!

泳池里的鱼
回复

泳池里的鱼

2024-04-02

这能看出当下社会是多么复杂!

冷的不行(航)
回复

冷的不行(航)

2024-04-02

当大家都在考虑如何回避责任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人跳出来说要迎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04-02

校园欺凌治理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事后的治理,而在于预防。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90%的欺凌就不存在了。抓紧落实。

147****6620
回复

147****6620

2024-04-02

老师有时都霸凌学生,更别提学生之间了。

iamdanse
回复

iamdanse

2024-04-02

这篇文章从学校的角度,阐述的很详尽;但是霸凌除了学校,还有一个重要的纬度是家庭。在众多霸凌事件产生的过程中,孩子、老师(学校)和家长(家庭)三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互动、交流过程?这中间有什么的共通因素是什么?可否有效解决?此外,什么样的家庭(家长)易生出“霸凌者”?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又易把自己的孩子推向“被霸凌”的一方?这些觉得都是可以继续探讨的话题。

183****2883
回复

183****2883

2024-04-02

小朋友只是学着大人模样,一味地规劝小朋友,自己不收手不收敛,无非只是压抑了他们学习到的技巧罢了,一旦有机会,只会更加的变本加厉。别的地方不说,学校内部老师之间有没有霸凌欺压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社会是个大染缸,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有水给它清洗了一遍,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象。

Ethereal
回复

Ethereal

2024-04-02

感觉欺凌和性侵这种可以断定主观恶性的行为不太一样,比如欺凌中存在身体伤害,这是应该判定有恶性欺凌事件的,但是有时,会存在说有人本身性格或部分特征并不讨喜,大家会非恶意地选择不和他们去主动发生联系,这时就会存在一个“非恶意”“非主观”的欺凌。我们没法强迫一个人去主动喜欢和另一个人交往。

一片孤城万仞山!
回复

一片孤城万仞山!

2024-04-02

加强立法保护,提高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