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没有国籍”,谁在操纵俄罗斯恐袭?

回顾 20年来的俄罗斯反恐斗争,其实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非常多。比如,情报搜集不准确、应对机制不够迅速、反恐行动中各部门配合协调存在漏洞、对人质安全重要性的忽视等。

恐怖组织会在全球招募成员,为了达到政治、宗教等目的,恐怖分子也需要依赖于国家和民族身份来掩人耳目,躲避追查。

而“伊斯兰国”恐袭背后牵涉的是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等因素,“伊斯兰国”还会利用俄罗斯与美西方的矛盾获利等,所以其应对更加困难,更不用说根除。

责任编辑:姚忆江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9日,俄罗斯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一名女子站在番花市政厅前的临时纪念碑前。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9日,俄罗斯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一名女子站在克罗库斯城市政厅前的临时纪念碑前。

莫斯科近郊恐怖袭击发生一周,争议尚未结束。

据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2024年3月29日消息,此次恐袭事件中,有一名化名男子通过社交平台远程协调。根据其指令,嫌疑人在实施恐袭后驾车前往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

不过,乌克兰官员此前多番表示,此次恐袭与乌克兰无关。

截至发稿,据俄医疗部门消息,此次袭击中受伤人数已增至382人,死亡人数上升至143人。

这是2004年别斯兰中学人质事件以来,俄罗斯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面对有组织有预谋恐怖分子,如何更有效做好预警、防患于未然?我们该从莫斯科近郊恐怖袭击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南方周末记者邀请国际关系学者,就俄罗斯反恐诸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多名受访学者认为,恐怖主义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在恐怖主义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正如美国反恐专家布鲁斯-霍夫曼(Bruce Hoffman)指出,政府不可能保护每一个目标、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此次恐怖袭击也呈现出与以往事件中不同的新型特征,比如恐袭事件的操纵者倾向于寻找恐袭“代理人”,把他们当成“生物无人机”。

近年来,俄罗斯推出了吸引中亚移民的新政策,但受限于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少、语言不通、宗教差异等因素,这些移民并不能很好融入俄罗斯社会,容易滋生犯罪。

不过,也有受访学者提出,移民问题与恐怖袭击之间并无绝对关联。恐怖组织会在全球招募成员,国家和民族身份并非其主要特征。

正如3月24日,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强调,“恐怖分子没有国籍、没有祖国、没有宗教”。

对谈人:

冯玉军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万青松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副院长

苟利武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俄罗斯出现了“安全真空”?

南方周末:这次音乐厅袭击事件中,俄罗斯并未做到危机预警和及时反应。是否可以说,俄罗斯反恐能力欠佳?

冯玉军:回顾20年来的俄罗斯反恐斗争,其实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非常多。比如,情报搜集不准确、应对机制不够迅速、反恐行动中各部门配合协调存在漏洞、对人质安全重要性的忽视等。回顾过去,无论是别斯兰中学人质事件,还是莫斯科文化宫剧院人质危机,都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这都值得反思。

万青松: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这次恐怖袭击与过去并不相同,恐怖分子既不挟持人质,也不敲诈勒索,更没有什么明确的口号与诉求,还不想与人质同归于尽,而是直接开枪扫射之后逃之夭夭。可以看到,其背后组织者更倾向于寻找恐袭“代理人”,这些人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