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它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最好茶叶的样子

3月27日,“故宫贡茶回蒙顶山”的展览在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茶史博物馆开幕,这是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的重要子活动之一。

贡茶,是中国古代茶叶最高水平的代表。千年前,古人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把它送到皇城供奉皇室,如今这些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代蒙顶山贡茶文物,在春茶采摘上市时节,回到久违的故乡蒙顶山脚下“寻根”。

开展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万秀锋为大家娓娓道来贡茶背后的故事,他直言:“它(贡茶)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中国古代最好茶叶的样子。”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万秀锋

展品看点:百里挑“七”“仙茶”下凡,全种类“组团”回家

什么样的茶才可被选作“贡茶”?它和雅安又有怎样的缘分?

博物馆展厅里分别展示了仙茶、名山茶、春茗茶、蒙山茶、观音茶、陪茶、菱角湾茶等7种12件清代茶文物,观众能现场看到“原包装”贡茶。万秀锋介绍,中国清代的贡茶有100多种,四川的贡茶有10多种,其中有7种来自雅安蒙顶山,本次展览可以说是蒙顶山贡茶全种类“组团”回家。自初唐以来,蒙顶山茶就作为贡茶一直供奉宫廷,持续时间超千年。

仙茶

其中“仙茶”是本次展览最值得关注的“明星单品”之一。该展品包装匣通体木胎,内外以明黄色绫包裹,匣外顶部设提手,提手表面木质较光滑温润。整个木匣长28厘米、宽11厘米、高27厘米,盒盖墨书娟秀的“仙茶”二字。木匣外表设计精巧,略有轻微磨损细纹,比12寸笔记本电脑包略小。匣外可抽拉盒盖,内侧有卧槽,能分置两小银罐茶叶,罐身有“皇家专用色”明黄色的封签,万秀锋说:“仙茶使用规格高,技术要求高,每年只进贡这两小瓶,共有335叶,多用于皇家祭祀,非常珍贵。”

更珍贵的是,存世的文献《蒙顶茶说》记载“仙茶”由来:“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斟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曰仙茶。”而此展品盒内的茶叶保存完好,与记载中相符。如今仙茶为蒙顶山茶中的黄茶。

此外,现场不少清代茶叶都是黄色木匣外壳,匣内藏银、锡等金属瓶茶叶罐,属清代四川贡茶的标准样式,充满了本土特色。其中蒙山茶的茶叶罐是展品中最大的茶叶罐展品,仅高度就达36厘米,是仙茶茶叶罐高的3倍,非常适合观众“打卡出片”。

展厅用古典的红色屏风隔开不同展区

“贡茶”如何运输?千里之外限时采摘,专人特快“护航”进京

清代贡茶,分为土供和非土供两类。前者是每年进贡定额茶叶,由礼部接收,交茶库存贮。后者包括节日进贡和临时性进贡,由奏事处接收,交茶坊存贮。“非土供一般是官员的个人进贡,它的运输有规定期限,进贡频率更灵活,速度更快一些。”万秀锋进一步解释,“由于四川离北京很远,因此运输蒙顶山贡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在这几十天的期限里,每个环节都需要争分夺秒,因此我们也发现,贡茶采摘往往在清明节前甚至更早,采摘后需要快速加工、包装运输。”其中还有专门的库房对即将运走的成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才可包装。

清代运送贡茶大都是由地方布政使(清代官,从二品,每省一人)委派一队专人负责运输,由沿途地方官派人看护,保障物品顺利运输。进京后给相应部门“签收”时,双方还须拿出相应凭据填好回执,无误后,彼此不认识的官员之间才可“确认收货”。所以在万秀锋看来,贡茶的运输对古代交通建设、民族团结也有积极作用,历史上许多贡茶品目沿袭至今。

蒙山茶

今人为何看“贡茶”它代表中国古代茶叶“顶尖”水平

贡茶制源自西周,对中国茶叶的生产和茶叶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自唐朝始,朝廷用茶除了地方上贡茶叶外,已经在重要的名茶产区斥巨资设立贡茶院,雅安蒙顶山就是其中之一,由政府直接管理,督造各种贡茶生产。封建制度下这增加了当地百姓沉重的劳役,但客观上提升茶叶品质、锤炼了制茶技艺。

为什么我们今人要了解“贡茶”?

“毋庸置疑,贡茶无论是从原料到加工、包装、运输、保存,都代表了中国古代茶叶的顶尖水平,并配套形成了相应的礼仪制度,提高了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认可度。”万秀锋举了个例子,比如蒙顶山的仙茶,由蒙顶山上的僧人采选最好最嫩的明前茶叶,“每岁采贡三百三十五叶”,再找到当地最好的制茶工匠,用最好的包装,以求把茶叶以最好的状态送到北京。贡茶运输到皇城后,除了天子郊天和祭祀使用外,还会适量分配给太后、皇后、嫔妃,有时也赏赐给大臣或外国使节。

据了解,本次临展将持续到6月27日,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雅安看故宫贡茶、品应季鲜茶、在雪山下体验采茶。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