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工作——3个中年外来工的故事
“我想找一份正当工作,只要它能维持生活,”郭小明说,“11年了,这里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半年前,郭小明3人还是东莞一家台资大厂的同事。随着工厂倒闭,他们的命运也随即发生变化
“好像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
郭小明扶着自行车站在东莞天华家具厂门口,腋下有一圈汗渍。这里是虎门,烈日下,绿色的厂房显得空旷、孤独。许多次,他在薄暮中经过这里,都会发现门口的美人蕉已经枯萎,蛛网在角落里结成了肮脏的绒花。
“我在这里工作了11年,”他对看门的老人说,然后安静地抽上一支烟,像在费劲地等待天明。
如今,37岁的郭小明在兴义玻璃厂做检验员,薪水还不到从前的一半。1997年,他进入天华家具厂。工厂倒闭之前他是包装部的组长,每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
郭小明记得,去年10月份,当周围的鞋厂、电子厂纷纷倒闭时,做美国生意的天华工人还一度感到庆幸。尽管这家发展近20年的台资大厂也已经捉襟见肘,但没人相信它会突然倾圮。
一个毫无征兆的星期天下午,老板“跑路”的消息在600多名工人间不胫而走。当郭小明赶到厂里,他看到愤怒的供应商正要抬走机器抵债。“这事来得太突然,我们都不相信它是真的,”郭小明说。
最终,虎门镇路东村委会接管了天华厂,并且垫付了工人的工资。那天下午,厂子的操场上摆了长长一排桌子,工人按部门排队领最后一笔工资。大广播不停地播放着通告,告诉那些按完手印的工人,不要在厂区逗留。
年轻工人拿到钱就走了,可郭小明心里不是滋味。在工厂外的小饭馆,十几个工作十多年的老职工坐在一起低头不语,仿佛惶惑的未成年人,看不清未来的路。
“毕竟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郭小明说,“好像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
与郭小明一样,周荣钦也是90年代就进入天华厂。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