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海子死后,他的“明天”已高速运转35年。当25岁的年轻人海子,选择在山海关附近的铁轨上终结生命,他的名字、文字和诗稿,继续在明天“以梦为马”。
六十周年诞辰
-
补叙海子:诗人之前,远方之外
1990年代初,他的长诗《土地》和《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相继出版。收到样书后,查振全、操彩竹、查曙明、查训成,终于知道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哥哥海生,不仅是15岁考上北大的天才、中国政法大学的青年教师,还是诗人海子。 研究会成员们寻找着海子的诗歌意象与家乡风物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像《日记》带火德令哈一样,带火安庆就好了。” -
01:9
海子,不止“春暖花开”|那年今日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0岁上中学,15岁考入北大法律系,18岁开始诗歌创作,25岁卧轨自戕。今年是海子诞辰60周年,也是海子去世35周年。 从1984年的成名作《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其中,世人皆向往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无人知晓这些抒情短诗只是他诗歌理想中的点缀。他说:“我不想成为一名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在这个春天,一起来读不只会抒情的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