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红树林家里做客:看“宝宝”,清鱼藤

“顾佳,你蹲下来,我给你看一个小东西。”

2年前,湛江的盛夏里,顾佳在高桥红树林保护区调研,和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走在林子里的石板路上。走在前面的林站长突然停住,踩进石板下的淤泥里,小心翼翼地双手捧出一小团淤泥。

“有一个很小,还没有指甲盖大的小东西漂在泥里面。阳光下,它呈现出醒目的绿色。”那一抹绿色是白边侧足海天牛,带给她内心极大震撼,一直延续到今天。“很难想象那团极容易被人忽视的泥里,有这样神奇又美丽的生命。”

这让顾佳更坚信,红树林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守护丰饶的大自然,守护奇妙的生命,“红树林里,竟有这么多容易被忽略的美好”。

白边侧足海天牛

“红树林里的胎生宝宝”

“印象深刻的还有红树林里的胎生宝宝”,顾佳提起红树的繁殖方式时,再次感叹生命顽强且智慧的力量。

之所以有“红树林”的称呼,是因为其主要组成物种——红树科树种体内的单宁酸在树皮破损后遇空气氧化,让裸露的树皮会变成红色。红树科树种包括红海榄、木榄、秋茄等等。

红树林生长在海边滩涂,为适应环境,在漫长的进化中,它们学会了以胎生繁殖的方式延续物种的迭代。一个个挂在红树妈妈身上的“宝宝”,会等候一个合适的时机离开,去到更广阔的世界,在柔软又潮湿的泥土里生出根来,探索世界。

生长于红树妈妈枝头上的“红树宝宝”是红树的胎苗,也被称为胚轴,一般长9-20厘米,和成年人的手掌差不多长,细长且表面光滑。他们是由红树的种子发育而来,红树的种子在果实中萌发,慢慢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但也不是每次“坠落”都能“扎根”。胚轴掉落瞬间,可能会遇上海浪,还未站稳脚跟便被潮水冲走。那些未能及时扎根的胚轴可以随着海浪漂流数月,有的能幸运地寻找到另一片海岸扎根生长。

树林里的胎生“宝宝”

红树林里的胎生“宝宝”长到5岁时大概的高度

我国的红树林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湾,生长环境为海湾和河口的潮间带。

木榄、秋茄、红海榄以及半生植物如桐花等组成的林子,被大家看做海岸的天然屏障。当台风裹挟着海浪向海岸势如破竹般席卷时,红树林以其身躯削弱风浪的破坏程度。每当这时,也意味着多年才长成的树木面临损毁。

除了潜在的极端天气,鱼藤也是红树林的“植物杀手”,会通过攀援、覆盖、蔓延的方式削弱树种的光合作用,进而遏制其生长。有些树就在其缠绕之下枯死于滩涂之上。

为了让林子能世代存续,受到自然守护的人类也在“反哺”。在雷州半岛,人们在海边,能看到胎生“宝宝”的“幼儿园”。

海边滩涂上的胎生宝宝“幼儿园”

红树林的水下

雷州半岛一处靠村庄的海滩,滩涂上齐齐整整“站”着好几排幼苗。每年3、4月份,每天海浪退潮的那几个小时里,从事红树林保护的工作人员会抢着时间将已长出几节叶片的幼苗插入滩涂。在“幼儿园”,幼苗要待一年时间才能“毕业”,之后再被送到成年树生活的区域,开始新一轮成长挑战。

“红树林也像一个家”

为什么要针对红树林做生态修复?

“红树林里面有鸟,鱼虾蟹贝类生物,就像一个大家庭,养育着很多家庭成员。”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苇解释。

探访红树林保护区时,笔者刚刚踏入红树林的边缘,头顶便传来悦耳鸟鸣。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在3月份,叫声应该来自白鹭,“它们会把巢筑在林中高且隐蔽的枝干上。它不出来的话,人基本找不到它”。

红树林给白鹭提供了安全感十足的居住地。在天色已近黄昏时,幸运的人在林中能看见成群的白鹭扑簌着洁白、纤细却有力的翅膀从林间上空飞跃,掠过洒着细碎光芒的水面,再飞入另一丛树木中;也能看见单独出动的白鹭贴着水面飞动,留下光晕中的翩翩身影。

水面的飞

在雷州半岛观鸟多年的湛江市爱鸟协会会长程立,便在这片红树林中寻获了珍贵的自然记忆。在程会长展示的珍贵影像里,几只勺嘴鹬步履轻盈地走在湿地的滩涂上,以灵动的姿态,将状若小长勺子的嘴伸进泥地,一边前进一边觅食。潮水荡起的浅浅海浪一次次经过它们脚下的湿地,留下反射着太阳光的泥面。

“全球勺嘴鹬的现存数量仅剩几百只,湛江是勺嘴鹬在全球最大的越冬地。”据程会长介绍,勺嘴鹬对越冬地的生态要求极度严苛,它们一次次选择雷州半岛的红树林过冬,可见这片红树林对于极度濒危的勺嘴鹬来说,难得又珍贵。

滩涂上觅食的勺嘴鹬

阳光照耀的滩涂之上,还有一种可爱的动物——招潮蟹。雄性招潮蟹有一个标志性特征,那就是一对尺寸差异极大的螯——其中一只火红色的大螯与身体尺寸差不多,另一只主要用来吃饭的螯则极小。“我们是退潮时候进入红树林的,许多招潮蟹正从洞穴里钻出来觅食,听到周围有动静,又迅速回到洞穴,林子里时而热闹,时而宁静。”顾佳对第一次在红树林里见到成群的招潮蟹的场面记忆犹新。

在洞穴口的招潮蟹

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这些美好又治愈的画面曾经在某些海湾、河口的潮间带消失。住在红树林这个家中的生物,乃至作为家的树种都曾在某些自然分布的滩涂上难觅踪影。背后的原因,也许是极端的天气,也许是难以清理的海洋垃圾,也许是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对这片家园的守护意识似乎还不够。

“我们希望能在因地制宜、科学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方面尽一份力。” 调研路上,顾佳和同事,对红树林的保护有了更清晰的路径。作为首个以国际标准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及首次实现蓝碳全流程开发的汽车企业,广汽本田将与SEE等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实践基于自然的全新解决方案,计划2023-2027五年内在广东湛江、海南文昌共保护红树林不少于1800亩。

保护这个家很重要”

家的长久存在,既需要因地制宜的实际行动,也需要持续经营的恒心毅力。

广汽本田在湛江雷州半岛的红树林生态保护项目地,亟待的行动是造林修复、生物多样性监测、社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公众自然教育;在海南文昌的项目地,行动的侧重在于入侵物种的清理以及完善自然教育的软硬件配套。不同课题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在湛江,项目的胎生宝宝幼儿园已然“开学”;在文昌,清理鱼藤的护林员也已经在开展相应的巡护工作。

穿梭在红树林中的探访身

此外,与红树林所在地的周边社区居民之间展开协作,也是广汽本田与合作伙伴之间达成的共识。

SEE基金会海洋项目总监王静详细介绍了这一块的工作思路,“以湛江雷州半岛的项目保护地为例,我们在造林过程中,从种树、清理到定期维护等工作,会和海滩附近的村民合作。”与红树林相邻而居的人们,就是最好的护林员。

2024年3月5日-6日,“守护蔚蓝天,共创新生态”广汽本田红树林生态体验营在湛江举办,通过邀请媒体、车主参与红树林生态公开课、实地探访红树林的方式,让更多人对于红树林的保护从“纸上谈兵”走向“身体力行”。

生态体验营参与者在清理鱼藤

体验营里,不乏年轻力量的身影。在此次的探访中,负责讲解的湛江红树林保护站团队有两位来自湛江的90后。他们接过了前辈手中的接力棒。

其中一位是陈廷丰,“每一次讲解中,我都希望倾尽所有,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红树林这个家园的一切,以及保护这个家很重要。”面对小朋友和成年人,陈廷丰会切换讲解的风格,以求用更适合的沟通方式让红树林真正走进人们的心中。

在湛江土生土长的陈廷丰,小时候对红树林却并没有强烈的概念,甚至“红树林”这个词都很陌生。这些年来,在一次次与红树林的近距离接触中,陈廷丰透过红树的树种之美、林间的生态之美,逐渐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保护工作并非一日之功。

当下,不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公益机构乃至普通人,都选择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携手并行在守护红树林生态之美的路上。

先是看见和关注,然后是守护。未来路远,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守护红树林生态之美的道路上。

牛岛红树林航拍图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