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的呼吁
在调研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的老师限制学生上厕所的次数。另外,由于老师拖堂,课间时间紧张,有的小学生憋着尿不去厕所。
在让学生课间自由活动与防止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之间,更多的学校及老师宁愿选择后者,以此规避安全风险,这也是学生课间被“禁足”的关键症结所在。
对于各地自行增加的国家课程方案之外的“进课堂”任务,相关方面要建立严格的论证和审核制度,杜绝地方自行“增压”,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责任编辑:谭畅
贵州毕节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2024年3月,学生课间练习非遗“金钱棍”。(视觉中国/图)
原属于学生的课间10分钟,被各种事由不断挤占。如今,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引起网友关注,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这个问题其实是老问题了,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2024年两会,陈伟志就“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的话题提交提案。他认为,“课间10分钟消失,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他建议应强化专项督导,清理不合理的“进课堂”任务,科学分配各学科课时,完善学生安全事故认定与赔偿机制,构建和谐、有序的家校共育环境。
“有的小学生憋尿不去厕所”
南方周末: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关注到“课间10分钟消失”的问题的?
陈伟志:十多年前,我就注意到一些学校课间10分钟消失的问题。我到一些学校去考察发现,学生在课间不出教室,一问,有的是班主任要求课间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活动,有的则是上一节课老师拖堂,课间10分钟变为了五六分钟,学生觉得太短,也就不出教室。
南方周末:据你了解,这种情况有多普遍?
陈伟志:“课间圈养”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大约有70%的家长听孩子回家抱怨,老师爱拖堂、课间不让随意出教室、老师要求课间保持安静,有的比较调皮的学生在课间“打闹”,还被老师罚站。在调研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的老师限制学生上厕所的次数。
另外,由于老师拖堂,课间时间紧张,有的小学生憋着尿不去厕所。
去年,教育部曾做出回应,强调各中小学要落实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但我到各地学校调研发现,课间10分钟消失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所在学校对课间10分钟有一定的限制,孩子不能自由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151****9559
伤疤是男孩子的勋章 记得去年听《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的传记时,他曾说过他小时候男孩子们在一起调皮、捣蛋和打架,受伤是常事,大家不仅不会太在意,而且都认为伤疤是男孩子的勋章,是他们在小伙伴前炫耀的资本。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一个人去公园的湖边钓鱼,遇到了漂亮的富家女冬妮娅,两人相谈甚欢时走来了两个公子哥儿,一个是保尔妈妈当佣人的邻居林业官的儿子,另一个是保尔哥哥当工人的铁路工厂厂长满脸麻子的胖儿子… 两人看到保尔这个穷小子和他们心中的女神冬妮娅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便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两个人上来挑衅,胖麻子一脚踢翻了保尔放鱼的水桶,保尔站起身来,一把揪住胖麻子的领口,将他拖入水中,然后转身跳到有利位置,一拳将他打翻在水里…[加油][加油][加油] 为此,保尔还赢得了冬妮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