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七位全职妈妈聊子女教育

作为母亲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与孩子息息相关、高度关联。所谓的奋斗与成功,与自己的工作、狭义上的事业基本上无关,换句话说,很多母亲的事业,或最大的事业,就是培养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得到了极致的再现与“完美”的演绎。

责任编辑:陈斌

“神兽归笼”第一周的某日,七位全职妈妈约朋友圈里堪称比较资深的徒步爱好者的我一起出行,理由合情合理:一则孩子们终于上学了,她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我一直觉得,假期于广大母亲而言大概率是名不副实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哪,母亲就在哪儿,母亲的陪伴、照顾、担心与唠叨就在哪儿。

二则刚刚欢度完春节,妈妈们担心自己的体重是不是增加了,颜值是不是降低了,借由徒步、踏青、出汗,亲近自然,相互间聊聊天,短暂地从孩子身上抽离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无疑算是惬意的事。

作为领队,我自然走在最前面,但山间路况比较复杂,岔路口很多,我不能离她们太远,但总感觉有一股强烈的力量拉扯着我尽量远离她们,远离她们所有人,因为她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孩子,更精准地说,是谈论自己的孩子及她们听说或了解的别的孩子的学习状况。作为其中唯一的男性,我有些许尴尬,倒不是说男性不便参与讨论孩子学习这一话题,而是我实在想轻松一点地徒步,想让大家都放空身心去享受自然的馈赠,我实在不想一直听足以让我耳朵起茧的那些事。

即使我屡次提醒她们可不可以聊点别的话题,能不能不要再聊孩子及孩子的学习,她们嘴上说着“好的,不好意思,领队”,但走不了几步、聊不了几句其他的,又不知不觉将话题切换回孩子及孩子的学习上。换言之,让她们聊孩子及孩子学习之外的话题,俨然变成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补习

作为领队的我能怎么办?我只能自我安慰:“行吧,我不管你们了,你们爱说啥说啥。”我只能闷着头皮听她们讲,强迫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的,除了徒步领队的身份,我也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子女教育观察者。

“我听说很多孩子除了在学校上课外,还偷偷在校外补习,你们的孩子都补习吗?”我首先发问。

“必须的啊,领队,不然怎么办?”A说。

“我孩子上的是一所重点初中,学校是周周考、月月考,一旦孩子考得不理想,或成绩稍有波动,或出现明显下滑,我小孩,还有我,就会有很大压力。”B说。

“领队,我这么跟你讲,我儿子的座位最近被调到了最后一排,原因很简单,成绩下滑,属于差生系列。坐在最后,倒数那几排,孩子就被贴上差生或劣等生的标签。怎么离开最后一排?怎么去掉这些标签呢?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想办法提高成绩,怎么提高成绩?补习。”C说。

“我觉得各种考试只是一个手段,目的就是通过这些考试,把那些差生筛选出来,然后逼迫家长把差生送去外面的机构补习。”D做了总结。

尖子生

“是不是很多学校都有重点班与平行班之分?”我问。

“我了解的情况是,好一点的学校基本都有的,因为学校靠升学率吃饭,而高升学率主要倚靠的是重点班的孩子们。”B说。

“重点班的老师配置就一定好过其他班级吗?”我继续问。

“基本上是这样的,为了学校整体的升学率,很多学校都会做这样的安排。”C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