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绝非一蹴而就|两会金融界之声

中央层面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应包含国务院主管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同时应吸纳不同类型的科技龙头企业和全链条金融机构代表参与。

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先导,通过科技项目推介、差异性监管措施、政府税收优惠及保险等政策补贴、项目退出机制完善等方式鼓励并吸引民间和海外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转型。

监管机构对于向科技创新和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应实施差异化、制度化的监管措施,以及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责任编辑:李鹤鸣

科技金融已被置于至高战略地位。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后,科技金融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金融如何才能良性发展?需要哪些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国外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香港金融学院院士、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为此提交了关于推动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提案。

他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指出,虽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但依然面临一些难点和堵点。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绝非一蹴而就的工程。为此,他建议中央层面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加强全局性科技发展顶层设计,统筹研究并提出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

汇丰集团目前在62个国家和地区运营,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在加入汇丰银行之前,王冬胜曾先后任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高管,拥有四十多年跨国银行从业经历,并对科技金融有着深刻的认知和长时间的实践。国际化金融机构关于科技金融的经验有何值得借鉴之处?南方周末为此专访了王冬胜。

全国政协委员、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受访者供图)

“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

南方周末:在提案中,你的第一条建议是在中央层面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统筹研究并提出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推动科技与金融联动发展。为何需要成立高级别的跨部门专家小组?

王冬胜:我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是为了加强全局性科技发展顶层设计,统筹研究并提出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基础性研究及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等领域,明确中央和地方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基础性研究及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分工、投入,并出台协调一致的金融、财税和人才等一系列相关衔接的配套政策。

南方周末:理想模式下,这个跨部门专家小组应包括哪些机构和部门?企业家应包括在内?

王冬胜:该跨部门专家小组应包含国务院主管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同时应吸纳不同类型的科技龙头企业和全链条金融机构代表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准科技和金融结合点。通过金融工具、市场和制度做出更加系统性的安排,为科技创新和转型提供与其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从而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紧密配合和良性循环的格局。

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不匹配

南方周末:你在提案中提及,应梳理政府支持政策的有效性。你如何评价现有的科技金融相关政策?

王冬胜: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针对性地提升高端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便利化。同时,通过推动科技金融试点建设,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经验,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虽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但依然面临一些难点和堵点。

南方周末:具体有哪些难点和堵点?

王冬胜:比如,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在资源配置和宏观统筹方面都存在不匹配。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往往更侧重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能完全满足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此外,由于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等特点,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对其融资持谨慎态度,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旧突出。

南方周末:金融机构确实需要考虑自身风险。

王冬胜:通过梳理政府支持政策的有效性,强化相关部门的协调统筹,让金融监管部门和科技行政部门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既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同时又实现金融业自身可持续的发展。

良好金融生态无法一蹴而就

南方周末:你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海外资金为科技创新和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你指税收政策还是退出渠道,还是其它方面?

王冬胜:科技创新和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单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因此,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先导,通过科技项目推介、差异性监管措施、政府税收优惠及保险等政策补贴、项目退出机制完善等方式鼓励并吸引民间和海外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转型。

南方周末:你还建议,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事实上,现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亦在做这样的事,但似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你认为,难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冬胜:我们要认识到,一个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金融体系看,内地科技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金融支持工具日益丰富,初步形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但在金融有效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上,仍然存在短板。

南方周末:典型现象有哪些方面?

王冬胜:比如,处于初创期和成熟期之间的科创企业,有一些尚不符合上市条件,但又已过了早期风险投资阶段。与这些科创企业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不够丰富;再如,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对直接融资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内地科技金融供给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

南方周末:金融机构单方面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王冬胜:政银企要进一步加强对接,通过更加紧密的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支持重点科创领域,不断延伸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链。

南方周末:你提出,不同监管机构应为金融机构不同产品和服务提供政策的支持和监管容忍度。比如对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和保险资金等,各应有怎样的容忍度?

王冬胜:监管机构对于向科技创新和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应实施差异化、制度化的监管措施,以及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以激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积极性。

以保险为例,据了解,目前,财政资金补贴在专利险、产品研发险、关键设备研发险等方面偏少。

“复合型人才将是金融业竞争的核心之一”

南方周末:金融和科技两个行业的专业门槛都很高,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缺口不是一般地大吧?

王冬胜: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将是未来金融业竞争的核心之一。

南方周末:汇丰银行有何经验可以分享给中国内地金融机构?

王冬胜:汇丰一直把人才培养置于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通过 “内部培养、外部吸引、多方合作”,形成多层次的人才蓄水池。

一方面,在汇丰集团内部,我们很重视现有人才的挖掘和持续培训。例如,汇丰银行在2020年3月宣布,将在广州南沙兴建其首家全球培训中心,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金融人才。该培训中心将结合高新科技手段和创新课程,帮助员工了解科技金融前沿发展,掌握未来金融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汇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长远业务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

同时,我们也通过全球网络为这些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拓展空间。例如,汇丰科技中国成立于2000年,为汇丰环球业务及职能部门提供全面的端到端资讯科技服务。我们在广州及西安设立的两个技术中心聚集了大批科技人才,包括工程师、测试人员、基础设施交付团队、Scrum大师及方案架构师等。

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或与学术机构合作,培养符合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的科技和金融复合型人才。例如,我们和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加速汇丰的数字化进程,并促进香港金融科技人才的发展。

南方周末:在中国内地之外,汇丰如何支持初创企业?有何特别之处?

王冬胜:我们的风险投资部门也聚焦早期技术和领先趋势,给予初创企业资本支持,并将他们与其他投资者、合作伙伴、潜在客户等资源联系起来,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帮助初创企业实现业务增长。

2023年,汇丰科创金融在香港正式推出, 连同在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的专业团队,针对获创投基金支持的企业和初创投资者,提供联动全球市场的专业服务和支持。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