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谈“犯错的后果”
全国人大应尽快启动立法,以实现犯罪附随后果法律化、体系化;明确禁止各级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擅自设立犯罪附随后果。
相比犯罪,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道德可责性都更小。行为人仅因行政违法记录就终生饱受就业歧视,并连累家人亲属,严重违背了过罚相当原则。
责任编辑:谭畅
刑法的目的是惩治和教育相结合。(视觉中国/图)
听到自己将因醉驾被起诉的那一刻,一位中年男人哭了起来。他说,几个月缓刑对个人的影响可以承受,但女儿两个月后就要高考,担心判刑影响女儿将来的入学和就业。
在一场基层检察院举办的听证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监事长周世虹目睹了这一幕。2022年这场听证会,成为周世虹思索中国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起点。
犯罪附随后果,即犯罪人及其亲属、特定社会关系人因其犯罪或刑罚处罚记录,所产生的权利或资格限制、禁止或者剥夺等后果。在中国,该群体在入学、就业等方面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在周世虹看来,如今犯罪附随后果设定主体多、种类多,现实中易被过度使用,变相剥夺了犯罪人本人及其亲属、特定关系人的劳动就业和个人发展的权利。2024年全国两会上,他呼吁,全国人大应通过立法对犯罪附随后果及相关制度进行统一规范。
周世虹在2023年全国两会就提交了关于在公务人员招录、参军、入学政审中摒弃“株连”思维及废除相关制度的提案,反响巨大。在收到大量群众来信后,他进一步发现,有更多的人受行政违法记录影响,入学、就业受到限制,而该记录同样可能殃及家人与亲属。今年他呼吁,行政违法记录的保存、使用管理制度同样应尽快予以规范。
“我的意见得到了支持”
南方周末:你在2023年全国两会的相似提案反响如何?
周世虹:去年,我的提案影响非常大,网络上有几个亿的阅读量。我的观点引起了争议,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此后,我也不断地收到来信、邮件和短信,其中有的人是来感谢我替他们发声,有的人是向我诉说他们的遭遇,也有的人是向我求助的。
考公、参军、入学政审中的“株连”思维和相关制度,其实对普通老百姓有很大的影响,但主流社会往往看不到。犯罪人员及其家属大都不敢公开发声,只能私下发消息给我。更多的是法律界人士支持我,他们也发信息给我,其中包括一些干部甚至公检法的领导。
南方周末:今年你为什么提了犯罪附随后果的提案?
周世虹:去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一个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报告中有一个案例,有的市辖区议事协调机构发布通告,对涉某类犯罪重点人员采取惩戒措施,其中对涉罪重点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近亲属在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权利进行限制。有公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应予停止执行。
法工委研究认为,该通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137****9076
目前网上反对这个的主要有两种观点: 1,所谓的法律要有震慑力论调。 2,所谓的公务人员队伍尤其是政法队伍必须保持纯粹的论调。 对于第一点:如果法律只追求震慑力,那么放眼古今中外,秦朝的法律最好,因为它最有震慑力。 对于第二点:没有任何数据能证明罪犯的孩子必然就有犯罪倾向,必然就会违法犯罪。既然如此,连带观念应该要废除,而罪责己负是最起码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