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失联九年的高中同学丨记者过年

我害怕极了,那种痛苦学习被许诺的光明未来,是否一个谎言,我们是不是以后只能去卖5块钱一本的旧书。我把这个故事告诉朋友们,大家全都一笑而过,没有一个人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我更加害怕了。

很多赞同填鸭式教育的亲戚发现,上了大学之后的孩子们沉默寡言,当舍友在各地旅行时,他们在埋头苦学,不开心,也一无所获。家长们觉得这是一种新的病症,都让我去和孩子们谈谈心。

责任编辑:吴筱羽

如果没记错的话,最后一次和F深入地聊天,是2015年前后。我计划参加一个全国性学生组织的活动,该组织的特点是,总能想出一些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的奇怪点子,比如,当时的活动要求,要找到9个来自不同学校的人,在校园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举一个牌子,上面写,“支持苏有鹏参加某某活动”。支持者需要把照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不少计划参加该活动的人,被这个着实麻烦的要求吓到,早早放弃。

我第一个就想到了F。她是我高中关系最好的朋友,在那个充斥着苦学、失眠和长期端坐的学校,我们分享零食,写小纸条讨论自以为重要的闲言碎语,为了有勇气面对月考,我俩互相打赌对方的分数,分数更低的人,能获得一本小说,以营造出没有输得太惨的假象。

F的赌资是余华和村上春树的小说。她失去的第一本小说是《活着》。我在一个晚自习看完之后,被秩序感包裹的心好像破了一道口子,太多丰盈的、有色彩和温度的液体即将喷涌而出了,我拼命地想从课本和试卷上找到词、句子来形容这种感觉,却只能找到虚无。

后来,虚无伴随着我进入一所云南本地的大学,F到了北方的一所985。

那时我俩的家就在一条马路的两边。我和F却咫尺天涯,2015年是我唯一能想起来的,和她最后一次长时间的聊天。

焦虑的尖子班

高三时,我是文科尖子班的班长,六十多个人的班里头,不到十个男生。青春期女孩们的心思细腻敏感,班里常常涌现的风波,是宿舍里一双鞋不见了、两个女生因为对方某个不经意的举动而绝交。

那是2012年,信奉填鸭式理念的新校长上任已经三年。在看重名牌大学升学率的学校,理科尖子班占据着绝对的资源,校长几乎每周都会到他们班里巡视一圈,偶尔还会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对面就是理科尖子班,教室的左边是窗,能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校长讲话结束,出门,拐个弯,踱回办公室。这让同学们对理科班的情绪极度复杂,既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但又清楚差距之大——我们之所以选择文科,大多是因高一时理科成绩不好。

新校长相信高压政策,为了让大家每分每秒都用于学习,他曾提议,让学生们在晚餐时间洗漱好,这样接近凌晨下了晚自习,就可以直接睡觉了。他相信无死角的监控,相信每周一次考试的必要性,并且容忍一些可被接受的体罚。

焦虑都是躯体化的。大部分男生都沉默。有一段时间,一位男生成绩下降很快,他唯一的表现是,不和任何人讲话,把一块抹布撕成长条,绑在头上,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6)


138****0516
回复

138****0516

02-09

这就是代沟:我在高中读的是余秋雨和南方周末,他们读的是余华和东野圭吾!

暂不留名
回复

暂不留名

2024-03-05

确实,文章写的云淡风轻,确句句能让人代入进去引发思考,自己虽已结婚生子,但偶尔还是回想,如果重来一遍高中,自己又该做出何种选择

左左不亮
回复

左左不亮

2024-02-21

写得云淡风轻却又念念不忘

岳舞轩辕
回复

岳舞轩辕

2024-02-21

还是蛮真实的呀~~

早些
回复

早些

2024-02-21

我,好喜欢你的文笔,好喜欢你的文字

顶瓜瓜
回复

顶瓜瓜

2024-02-21

我是江苏的考生,工作十年了 高中的那些同学渐渐的失去了联系 记忆里的东西再也回不去了

136****9312
回复

136****9312

2024-02-20

看后竟有些莫名的伤感和惆怅。

高 波
回复

高 波

2024-02-20

好友三五,同学若干。歧路成陌路

183****1697
回复

183****1697

2024-02-20

这位记者和我的经历真的很相似。本人大学生,在高中的文科尖子班里庸庸碌碌,高中三年让我与社会脱节也让我患上了焦虑症,在大学里我依然寸步难行,我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去了更高层次的学校是为了学业上的深入还是为了亲友的一句感叹。

Maple
回复

Maple

2024-02-20

难忘的学生时代

明里
回复

明里

2024-02-20

看过刘震云写的《一句顶一万句》、《一地鸡毛》,盲猜大概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朋友没有带走这本书,或者说再次点明我们的生活以及为什么大家会失联9年。

信陵无忌

2024-02-20

看完了,也看了一下评论对于标题提问的各种解释。 而我看完的最直观感受是这篇文章不会是推销刘震云小说的吧。如果是,这中心思想居然在最后的最后顺水推舟般的以一种令人深思的意境展现太厉害了。又或许刘震云的小说有关于这篇文章的深度解释?或许我需要读一读。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02-20

大学宿舍楼下,周一到周五,每到晚上8点钟,会有一个中年男人用蛇皮口袋背来一大捆旧书,便宜的5块,最贵的不超过20块,生意实在差得可怜,后来他开始卖垃圾袋,三块钱五捆。一次闲聊,他告诉我,他是我的学长,哲学系毕业,“你们新闻系的学长也不错,在另一个学校卖旧书”。读书的时候,拉着她的手,坐在池塘旁边,希望可以一辈子走下去,结果一毕业就各奔东西,未来估计也不会再见到了吧!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痛的感觉。

登山小地
回复

登山小地

2024-02-20

现在大家对学校的名气的崇拜逐渐降温,对专业越来越看重,这也是大家越来越现实了!

135****4109
回复

135****4109

2024-02-20

2009年的一本和2023年的一本可不太一样噢

程燕@啊科5210
回复

程燕@啊科5210

2024-02-20

高中关系很要好的朋友,现在只存在朋友圈里,互相看见着对方的状态,却不敢开口约见面

139****6480
回复

139****6480

2024-02-20

139****6480
回复

139****6480

2024-02-20

社会病是谁的病?

信陵无忌
回复

信陵无忌

2024-02-20

看完了,也看了一下评论对于标题提问的各种解释。 而我看完的最直观感受是这篇文章不会是推销刘震云小说的吧。如果是,这中心思想居然在最后的最后顺水推舟般的以一种令人深思的意境展现太厉害了。又或许刘震云的小说有关于这篇文章的深度解释?或许我需要读一读。

139****6263
回复

139****6263

2024-02-20

写的不知是谁的人生,是他还是我们,但我知道这肯定是社会的病态,但愿某天后人不哀前人

186****6624
回复

186****6624

2024-02-20

也常常在自我觉察,我也在尖子班走过来,中学时期那种竞争、比较、对比后的反省或者骄傲都一直影响着我,甚至可以看见大家工作,婚姻,孩子养育都还在这种紧迫感和比较中不断猛冲。都很难觉察生活的平静的美是什么了,只有耀眼的成就才有意义?挺喜欢这篇文章的,娓娓道来,留下很多空间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