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灵山不远求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现场

预演时,有官员问,狂欢的舞女肚脐眼是不是太露了?有人回答,那时的印度就这样,该官员又问,台下都是出家人,给他们看是不是不好?有人笑答,高僧们八风吹不动。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黄家杨 朱晓佳

灵山胜会

2009年3月28日,江南的早晨,清凉的春雨丝丝拂面,烟波浩淼的太湖,法相庄严的大佛,掀开了灵山梵宫的神秘面纱,恭迎出席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逾50个国家和地区的僧侣。

灵山胜会,是佛教中的典故。相传,佛祖当年在古印度王舍城外的灵山说法,四众弟子,十方诸佛,圣众如潮,人佛如海,天感花雨,地应雷音,全球佛弟子深心向往,称之为“灵山胜会”。

这一天早晨的梵宫,确因四众弟子而生动。梵宫两侧,手捧鲜花香炉的居士们,穿着黄海青,搭着红忏衣的学僧们,组成了世俗社会罕见的仪仗队,口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迎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香港佛教联合总会会长觉光法师,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澳门佛教理事会理事长健钊法师,以及南亚国家的僧王们。

十分钟后,经过特警严格的安检,南方周末记者随与会者步入梵宫。沿廊厅在梵宫中穿行,环顾上下左右,与会者鲜有不瞠目结舌者。

率先留住与会者脚步的,是“世界佛教传法图”中的“初转法轮图”,讲述公元前588年,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释迦牟尼,为最早跟随过他的五位侍从说法剃度,建立第一个僧团的故事。

从“初转法轮图”,到表现不分国家种族肤色,共沐甘霖法雨的“当代世界佛教图景”,前后12幅巨型油画,勾勒了延绵两千多年,遍及全球各地的“世界佛教传法线路图”。

除了西方的油画壁画,廊厅中,还有表征中国传统的木雕壁画和刻漆壁画。

《净》、《信》、《孝》、《和》巨幅木雕壁画,是梵宫木雕壁画的代表作。它们用金丝楠木,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的图案和花纹,诠释了清净心、信仰、孝道与和谐,强调“佛在人间”,“要学佛,先学做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刻漆壁画中的经典。这幅巨型书法壁画,其文本来自奉旨翻译的唐玄奘,其篆书来自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刻于扬州大明寺的石碑拓本,其工艺来自纯手工的刻漆贴真金,扬州独有。

廊厅的尽头,就是灵山梵宫的镇宫之宝,100平方米的琉璃壁画《华藏世界》,描绘了如来佛在华藏世界宣扬妙法的一场胜会,用皇家工艺“花丝镶嵌&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