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变态扭曲,家庭充满敌意”:情感类短视频何以引发家庭矛盾

“想象中的受害者”显然就是老人本身。在这些粗制滥造、摆拍痕迹明显的短视频中,尽管儿女不孝、儿媳虐婆、兄弟反目无人管娘的情节台词做作,转折唐突,甚至匪夷所思,而且场景与浏览者的实际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差异巨大,但依然能精准命中一部分老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恐惧,从而引发亲情焦虑。

责任编辑:陈斌

铁路管理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首日(1月26日)全国铁路即发送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整个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日均1200万人次,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这一系列数据意味着,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国人回到了家乡,和亲人团聚在了一起,这期间当然少不了亲亲之爱的其乐融融,但也有一些不那么和谐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困在短视频里的老人

春节期间,多位网友表示,回家后发现家中老人沉溺情感类短视频,对某些摆拍段子的偏听和盲信甚至到了引发家庭矛盾的地步,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一种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现象,只是因为大批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才被较多地观察到。

实际上如果长时间和年迈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内认真观察过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浏览偏好,会发现各种以“家庭矛盾”为主题的摆拍段子不仅榜上有名,而且日趋占据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主要情感生活空间,这些段子虽然五花八门,有亲子矛盾、婆媳矛盾等等,但内核都是同一个:

“亲情变态扭曲,家庭充满敌意”。

而“想象中的受害者”显然就是老人本身。在这些粗制滥造、摆拍痕迹明显的短视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7)


笑容满面
回复

笑容满面

2024-02-23

看了文章也看了评论。 从80年代号召百花齐开到如今,我们对短视频或小段子是不是该多一些包容,前提是不涉及脏、黄等低俗内容。 老人呢?为什么会困在这类视频里?不困在情感类,也有可能困在恐惧类、天灾类、疾病类、仇资类…… 将来我们也会老,是不是也会走向同一条路?破解的方法我觉得是独立思考。

NEO~龙龙
回复

NEO~龙龙

2024-02-18

消费主义,消费异化

NEO~龙龙
回复

NEO~龙龙

2024-02-18

不能把自己太过投入到娃娃身上,要有自己的生活,也不过分绑架和被绑架

133****7813
回复

133****7813

2024-02-17

那些胡说八道妖言惑众的写手,收获了流量,变现了金钱。更重要的是各种平台渠道为他们提供了收获的可能,同时这些平台渠道也获利不菲,它们也是应受到制裁的罪魁祸首。然而它们对这些扰乱社会安定的坏蛋明捉暗纵,提供各种便利,并从他们那里分一杯羹。可恶至极。更要命的是,不知我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干什么去了,不会也为了分一杯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wangy
回复

wangy

2024-02-17

手机是智能的,人是落后的。无论是小孩、成年人、老人都要搞清楚手机是工具而不是老师。

155****8938
回复

155****8938

2024-02-17

那么拍摄这些短视频的人得到惩罚了吗?如果没有,算不算变相纵容?

135****3231
回复

135****3231

2024-02-17

流量对人的异化

186****0266
回复

186****0266

2024-02-17

不看头条,抖音快手

半夏流年
回复

半夏流年

2024-02-17

吸引流量和眼球罢了,这些短视频情节不能信啊!但一些老人未必能辨别视频真假

137****0479
回复

137****0479

2024-02-17

监管措施往往都是滞后的,我们能做的还是为老人创造远离毒苹果的环境吧

186****6618

2024-02-16

这种不负责任的视频,应该被监管

186****6618
回复

186****6618

2024-02-16

这种不负责任的视频,应该被监管

138****0121
回复

138****0121

2024-02-16

应该想想没有底线的短视频为何可以如此泛滥,影视作品、文学刊物都有监管部门,短视频的监管在哪里?没有经过任何过滤就流入到公共信息平台,这样的做法不妥。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忽视。

why
回复

why

2024-02-16

情绪视频一点用都没

132****8902
回复

132****8902

2024-02-16

不会的,只要父母们全心全意教化自己的孩子。

131****9363
回复

131****9363

2024-02-16

到目前为止,对社交网络的监管完全失败。

131****9363
回复

131****9363

2024-02-16

没有辨别能力,谈都不要谈。加快代谢吧

大兰Vic
回复

大兰Vic

2024-02-16

是教育和现实太割裂了,学校里教的太正面了,什么爱是无条件,家是讲爱的地方,回家打开门一看,爸妈争吵不断,成绩不好就是一顿训斥,爱爱爱,爱个鸡毛。就不能老老实实讲养儿防老,传宗接代降低年轻人对亲情预期么

186****1396
回复

186****1396

2024-02-16

不能凡事就习惯性的怀疑资本

北半球蒲公英

2024-02-16

无论是困在短视频里的老人,还是被小作文所包围的年轻人,都证明了在消费异化之下,鲜少有人能逃脱量身定制的亲情困局,究竟是技术的异化让我们“六亲不认”了,还是“六亲不认”的我们让技术异化了,恐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的背后可能有资本的驱利,是有点意思的。

大包多来两笼
回复

大包多来两笼

2024-02-16

人人都觉得人情淡薄,那淡薄的那个人是谁?是不是总是关注自己而忽略他人?对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对别人的伤害置若罔闻?那觉得别人无情无义唯独自己是被伤害的就”情有可原”了

136****5342
回复

136****5342

2024-02-16

总之,不能偏信不能偏听,其实古人早就总结过了,出了个短视频大家就似乎都忘了😵‍💫一样适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