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诸夏的图腾。易曰:飞龙在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言:既见君子,为龙为光。何谓龙?龙的精神又是什么?从龙到龙的传人,我们的国族认同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组为龙年精心炮制的文章,以飨大家。
目录
-
龙凤为何相配?一段被岁月遮蔽的华夏融合史
龙源自夷夏联盟西部板块的政治、文化象征,见于唐尧的陶寺遗址,以及关于夏朝的文献记载、二里头等考古材料。而东部的商族、商朝,从“玄鸟生商”传说开始,便与作为帝使之凤凰紧密联系,甚至以凤(风)为祖先帝的化身。可以说,早在至少四千年以上,华夏文化的东、西部对应的政治文化板块中,就已经形成了龙、凤相配、相对应的象征结构。 伴随着东、西部两大集团在政治上通过“禅让”轮流坐庄,龙和凤鸟之间也像是太极图的阴阳二鱼一样,不断转换。但在走马灯一般的转换过程中,实现了一阴一阳的合一,最终上升为华夏民族龙凤一体的文化格局。 -
龙与“龙的传人”:从帝王的象征到中华国族认同的符号
随着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主权者从皇帝转移到全体国民,龙自然不再是皇权的象征,而是成了近代民族国家全体国民的象征符号。 -
初五迎财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义”的意义
被我们的先人奉为财神的人有很多,可以分为几类。譬如春秋时代的范蠡、唐代的王元宝,都是因为本人经营有道或巨有钱而被奉为财神。至于风行大江南北乃至海外华人聚居区的关公财神崇拜,则强调了“义”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求利不脱离义,讲道义、讲信誉,童叟无欺,信用卓著,利就在其中。所以,要想一想,你拜财神,究竟拜的是什么? -
龙王有多大的降雨权?谈谈龙王在神仙体系中的地位
龙王降雨这事,看起来是玉帝下诏,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同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多部门协同作战,流程复杂监管严密,但除非某些碰到特定问题,实际上就是龙王爷打个喷嚏的事。所以古代天下到处都是龙王庙,老百姓求雨不是找玉帝上访而是直接就找龙王,说明下面的人都知道,降雨这事,龙王爷说了算。 -
地母与农神:“社稷”一词来自性爱,具有先家后国的意蕴
“地”字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土字,右边是女阴形状的“也”字,土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我们连用的“皇天后土”,后字的甲骨文字形为女性生产之状,后土是把生育和土地联系在一起,后土之神即是丰产之神,同时是女性。 中国上古时代,三月三的上巳节允许男女自由择偶,人们还会洗濯身体,祓除不祥,如同农作物每年的更新一样开启一个新阶段,也有上古农神节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