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在中国电影里找一条中间路线
“对特别喧闹的东西有点烦了,我想回到早期的风格中,用简单的方式阐释一件事。”
宁浩的名字几乎成为卖座的代名词。但是他却觉得,票房从来不是自己考虑的问题。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李慕琰
宁浩几乎每天都在写剧本。还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说过,自己会同时准备十个剧本,哪个能成拍哪个。
他一直想为刘德华拍一部电影。十多年前,宁浩在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资助下拍出了《疯狂的石头》,他不止一次说,刘德华是他的贵人。但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现。
从第一部电影《香火》到《我和我的家乡》,宁浩创作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普通人,“我平时写的都是一些蓝领阶层,一直想不到找香港明星可以演什么。”干脆,他决定让刘德华演一个大明星。
作家李修文是宁浩多年的好友,也是《红毯先生》的文学顾问。当宁浩第一次说起这个关于明星的故事,李修文觉得它的主题是“偶像的黄昏”。“相当于天神下凡,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庙已经不见了,所谓的庙成了抖音、快手、小红书。实际上就是传统偶像大战网红。”
这部电影最初叫“全民明星”,后来定名为“红毯先生”。故事充满讽刺:香港明星刘伟驰中年离婚、事业失意,想通过拍一部内地导演的农村题材文艺片获得电影奖认可,却引发了一系列失控事件。
“当然,这部电影不光关于明星,前些年资本化几乎裹挟了所有人,包括艺术家。”李修文说,那段时间,宁浩经常和他抱怨,“怎么又出来一个新词儿?”
这几年宁浩一直在思考,短视频时代电影应该做什么。他观察,短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真诚的表达,农民展示农民的生活、工人展示工人的生活,真实而生动。“这部分是电影应该学习的,这时候你再去演绎一个假的,可能真不如人家。”受此影响,他打算拍摄一部元电影——“拍电影人去拍一个电影的故事。”
李修文说,宁浩善于找到社会的神经。
编剧刘晓丹也觉得,宁浩是一个特别关心时代变化的人,“网络自媒体时代,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应该更加便捷,但为什么矛盾越来越多?”
刘德华和宁浩,分别在《红毯先生》里饰演明星和导演,和现实形成对照,也难免被解读为某种现实处境的自况。主人公刘伟驰,在宁浩的理解里,“是一个身处(明星)高位而拒绝沟通的人”。他发现,人很难真正理解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
2021年,《红毯先生》在深圳开拍,结果赶上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定好的拍摄场景不能用了,几百人的剧组四处辗转,耽误了将近一周的进度。面对变故,宁浩顶住压力,通过各种办法变通,剧组还是在原定的时间里完成了拍摄。
“我想变一变”
《红毯先生》的剧本写了整整一年,编剧王昂和刘晓丹接到的任务是:“以刘德华为主角的,讲述大明星沟通问题的电影”,之后就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打磨,“每一次取得阶段性进展还没开心几天,又都推翻了。”
开拍前,有一次宁浩约李修文在成都的环球中心聊天,两个人睡眠都不好,他们总是白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