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补啥的背后:原始人超乎我们想象的“讲逻辑”

相比于由神来解决一切疑问的“高级宗教”,巫术其实更加讲逻辑,原始人使用每一种巫术,都有其内在逻辑,都预期能达成确定的效果,在他们心目中有点像数理公式。所以原始巫教实质上比所谓“高级宗教”要“科学”,古希腊人能够第一个发展出科学,也跟当时他们停留在较原始的多神教阶段,没发展出“高级宗教”有关。

责任编辑:陈斌

我们知道,不同文化里面常见一种“吃啥补啥”的观念,比如吃动物肝脏可以治贫血,吃动物肚片(其实是胃)可以治胃病,吃动物的红腰白腰可以让人更爷们儿更刚猛之类。

这种“吃啥补啥”的思路还蔓延到人的身上,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在皇帝的带领下,全社会流行“以人补人”,即吃人体的产物乃至人本身来增加能力(如“红铅”“紫河车”“大造丸”“秋石”等,比较重口,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这些“人部药”都号称可以延年益寿,秋石更是号称壮阳首选,连唐代大诗人元稹都死于服用秋石过多。这些药虽然因为明世宗嘉靖帝崇信道教,被无良道士们带得风靡一时,但其实早就出现在中医药之中,并且深合中医医理——巫术思维。

“吃啥补啥”源远流长

这种吃啥补啥、以形补形、“以人补人”,是一种典型的原始思维,折射与反映很多原始时代的秘奥。

在原始人那里,包含吃人在内,吃东西都有章有法,务求每一口食物都能给自己带来体能上和精神上的永久加成,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乱吃。

在原始宗教里面,有一种“吃什么变什么”的观念。原始人认为吃了某个动物的人,就会变得跟这个动物一样;吃了某个人的肉,就会变得跟这个人一样,吃掉的动物和人的能量,会覆盖掉他本身的能量。詹姆斯·弗雷泽的人类学杰作《金枝》记载了大量的例子。

历史上,北美的印第安部落遇到欧洲人时,尚处于狩猎采集社会,不像中南美印第安人建立了阿兹特克和印加那样的帝国,其思维还相当原始。许多部落喜欢吃鹿肉,认为吃了会跟鹿跑得一样快,但排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