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陈建斌:不能创作概念,得创作人

“其实我对周围的人也挺好奇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不愿意花费很多客套的过程,”陈建斌对南方周末说,“不像书,你一打开,它就在那等你。”
“诗歌是我重要的消遣方式。当某一个时刻你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就可以寻章摘句,因为它就在你脑子里,而且很简单。你可以雕琢:哎,这词这样说好吗,还是倒过来说?”

责任编辑:刘悠翔

刚刚收官的热播剧《黑土无言》中,陈建斌又饰演了一位警察。这是他第八次饰演警察,比较被大众熟知的是《无名之辈》中的马先勇(曾为协警)、《三叉戟》中的崔铁军以及《尘封十三载》中的刑警卫峥嵘。

为什么还会被警察的角色打动?陈建斌记得自己刚看完剧本,最吸引他的不是里面发生的案件和破案过程,而是案件涉及的历史背景:东北下岗潮、工厂转企改制等,这些大环境造成的人物命运的变化才是最让他觉得有分量的。他知道编剧都很年轻,能够深挖出这些事儿、关注这些人群,他很感动,“因为你关怀的内容本身超过了你的表现形式”。他也演过一些反转又反转的悬疑故事,在他看来,这些都属于技法,永远是排在第二位的。

陈建斌曾主演蔡尚君的《人山人海》,片子的缘起,是导演读到了当年《南方周末》的一篇追凶报道,这种对社会和底层的关注吸引了陈建斌。陈建斌执导的电影,多是小人物的故事,“好像只有这些能触动自己”。他曾多次在访谈中表达过,难演的从来不是那些特征明显的角色,而是普通人、正常人、好人。


陈建斌在剧集《黑土无言》中饰演中年丧妻、临近调岗的东北警察关宇。资料图

工作之余,陈建斌喜欢看电影。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他在看丹麦电影《恶棍》,讲一个北欧男人开垦土地的故事。这让陈建斌想到自己外公的类似经历——当年在西北戈壁的盐碱地开渠引水、“跟土地搏斗”。电影和现实中,土地最后长出的都是土豆。陈建斌开始查资料,发现片中的年代相当于清乾隆年间,当时是一个小冰河期,全球大饥荒,土豆的出现救了很多人的命。陈建斌感叹这是第一个“植物明星”。看完这些资料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他“满足又疲惫地睡去”。

他的另一个爱好是阅读。“其实我对周围的人也挺好奇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不愿意花费很多客套的过程,”陈建斌对南方周末说,“不像书,你一打开,它就在那等你。”他最近读了黑塞的长篇小说《悉达多》,靠着一排暖气片,“像被磁铁吸进去,两三个小时就看完了”。这种阅读速度如同一种基因突变——他父亲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139****3853
回复

139****3853

2024-05-12

陈建斌是一位有思考和内涵的演员。

158****7467
回复

158****7467

2024-02-08

现在的年轻演员,包括很多年轻人,喜欢看书的很少(包括我自己也很难长时间静下心来看),这些年轻人急急忙忙,去接各种剧本,去赚钱,但真的沉下心来去看书,去琢磨剧本的真不多。火起来了,有时我都觉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理解,可能有的时候就是资本的选择吧,还有就是现在的受众也年轻,没有那么深的思考,活着已经不容易,看他们(年轻演员)就是图个快乐,何必那么深究,这应该是多数年轻人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