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康复获突破性进展丨科创要闻

一位车祸引起颈椎处脊髓完全性损伤(ASIA评分A级)、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接受脑机接口试验,将两枚硬币大小的处理器植入颅骨,采集感觉运动脑区神经信号,手术后10天出院。

责任编辑:黄金萍

一位车祸引起颈椎处脊髓完全性损伤(ASIA评分A级)、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接受脑机接口试验,将两枚硬币大小的处理器植入颅骨,采集感觉运动脑区神经信号,手术后10天出院。

经过三个月的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可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解码准确率超过90%;患者脊髓损伤的ASIA临床评分和感觉诱发电位响应均有显著改善。

2024年1月29日,清华大学医学院脑机接口研究团队与北京市宣武医院联合团队,召开临床试验阶段总结会,宣布在2023年10月24日进行手术的首例患者,脑机接口康复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次首次植入试验,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系统软硬件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与博睿康科技合作开发,临床合作单位包括宣武医院、天坛医院。

该系统采用无线微创设计,体内机埋在颅骨内,电极覆盖在硬膜外(硬膜位于颅骨和大脑皮层之间,起到保护神经组织作用),不损伤大脑细胞。居家使用时,体外机接收脑内神经信号,传送到电脑或者手机上,借助解码算法实现脑机接口通信;植入颅骨的体内机,由体外机隔着头皮供电,无需电池,患者可终生使用。

另外,第二例脊髓损伤患者植入已于2023年12月19日在天坛医院成功进行,信号接收正常,患者目前在居家康复训练中。

同在1月29日,美国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称,公司团队于1月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实现两者之间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

按照技术划分,以上两项研究都属于侵入式BCI,即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将电极等信号记录装置植入脑内特定部位,实现精准定位的高通量神经信号采集的脑机接口技术。

Neuralink尚未披露更多细节。但从它在2023年9月发布的临床试验对象招募信息看,同时两项试验的病例类似,Neuralink面向的是因颈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