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兰世立
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角落,“躲猫猫”的兰世立却一直在顽强而固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自从3月15日神秘失踪后,接连不断地给笔者发来抗议的邮件。
如果兰世立能够理智面对、忍痛断腕,自然不会有“危及生命”之虞
在一连几日通过手机联系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未果以后,笔者于2009年3月25日突然接到了一封署名为“兰世立”的邮件。邮件称兰世立已于24日与律师见了面,但身体状况很不好,病得十分严重。
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角落,“躲猫猫”的兰世立却一直在顽强而固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自从3月15日神秘失踪后,这个地址前缀为“eslanshili”的邮箱,接连不断地给笔者发来抗议的邮件。
当然,此邮件只是东星及兰世立一方的片面之辞。况且,兰世立已经被警方控制,此邮件极可能出自其家人或亲信之手。
不禁想起一年半前和兰世立的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对话。2007年11月22日,东星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融资4亿多美元的协议,用于未来几年内购买6架空客A320飞机。晚上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举行的庆祝酒会上,意气风发的兰世立一直周旋于国外资本大亨和政府官员之间,一直到深夜12点多才有时间接受采访。他兴奋之情仍然丝毫未减,笔者却提了一个不太识趣的问题:“如果以后还不上这些巨额贷款和租金怎么办?”兰世立哈哈大笑、双手一摊,轻描淡写地回答:“那就破产呗!”
一语成谶。在停航十数天以来,武汉市政府相继召开专题会议,与东星职工座谈,商讨善后事宜。据了解,东星航空目前亏损约5亿元,其自身已无力解决困局,6家债权人已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破产清算法律程序。
有狂人之称的兰世立,轻而易举地为自己算出了结局,当真正要去面对它时恐怕难以再次做到神情自若。
产业“狂想曲”
“我5年之前就猜到他的结局了!”2009年3月18日,同样有“商界狂人”之称的原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应邀出席了在武汉举办的一场企业家论坛活动,在谈到这个城市最富盛名的“狂人”兰世立时,严介和如此评价道。在严介和看来,航空业在中国是“高危产业”,民营资本应该慎入甚至禁入,“民营企业进军民航产业就是不知好歹”。
但兰世立显然不会认同这种“事后诸葛亮”似的观点,他一直崇尚的便是“富贵险中求”的人生哲学。
兰世立用了十数年时间来谱写自己的大旅游产业“狂想曲”:从1995年开始涉足旅游行业,兰世立花了5年时间建立起自己的国际连锁旅游网络——东星国际旅行社,并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旅行社;2002年下半年起,东星陆续将泰国皇家航空公司、大韩航空、新加坡航空的包机引入武汉;2004年,买断世界文化遗产——湖北钟祥明显陵景区40年经营权;2005年6月,兰世立拿到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批文;2006年5月19日,随着东星航空的飞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腾空而起,兰世立的旅游产业链条终于趋于完美。
在旁人看来如同幻梦,兰世立却靠着狂野的想象力和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把梦呓变成了现实。比如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旅游业遭受重创,各大旅行社基本不再购买旅游车,而兰世立却一次性买了近百辆旅游大巴,让同行视他为“疯子”;2005年获得批文后,兰世立马上抛出了20架飞机的采购计划,而当时东星航空公司的注册资本才8000万,甚至旅行社员工的工资都已经拖欠了两个月;在其他三家民营航空公司惨淡经营、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当时,兰世立却凭着勾勒出的“一幅非常灿烂的远景”,在没付一分钱首付款的情况下,便从法国空客、美国通用等国际巨头手里购买和租赁了20架豪华的空客A320飞机,总资金达120亿元人民币……
因为资金严重短缺,在几年左支右绌的经营中,兰世立一直试图通过上市获得充沛的现金流,从而使自己的整个产业链运行通畅、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据悉,早在2007年5月,兰世立便秘密请来包括摩根大通、美林亚洲在内的6家世界顶级投行、5家外资银行和多家内资大哥级银行的行长级人物,齐聚武汉商量东星未来上市的计划。兰世立快马加鞭,企图赶在整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因血液供养不足而栽倒之前,把所有裂缝缝合弥补上。
如果能够顺利上市,那么兰世立这些产业的价值将难以估量,他完全可以头戴“中国民营航空第一股”的桂冠跻身于上百亿身价的巨富行列。
但兰世立显然没有持续他的好运气。在2008年的紧要关头,他却迎面遭遇了两只“拦路虎”:那就是气势汹汹的全球金融风暴和咄咄逼人的国有垄断化浪潮。前者让东星航空原来“麻痹大意”的国外合作伙伴陡然神经紧张,一有风吹草动便马上打上门来进行索债;后者则让东星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失去了平等获取政府救援和资助的机会,甚至容不得它有一丝喘息的时间。
兰世立功亏一篑。
角力当地政府
如果兰世立能够理智面对、忍痛断腕,自然不会有“危及生命”之虞。但生性狂傲的他,眼看着十数年的辛苦和算计终于快大功告成之际,却突然一下又被打回原形,自然心里无法平衡。“打死我都不会签字。”这是兰世立在失踪之前留给公司员工的最后一句话。兰世立的个性,驱使他选择了鱼死网破、拼死抗争。
目空一切、无所忌惮的兰世立,一直是武汉商界的异数和武汉官场的“坏孩子”。据一位当地记者透露,武汉曾经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经济论坛,主席台上有湖北省的一名重要官员在座。但兰世立却公开对湖北的投资环境进行批评,完全不顾忌此位官员能否下得了台面。兰世立的言行显然惹怒了这位官员,他当着众多企业家和媒体的面斥责兰世立:“湖北的投资环境不好,那你的航空公司怎么办下来的啊?”
笔者从有关渠道得到了一份谈话记录,谈话双方是湖北省政府一位领导及兰世立,时间在2007年5月1日夜晚,地点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我今天代表省政府要特别给你提两点建议:一是要抓好管理。东星这短短几年发展很快,现在我认为要适当放慢点,把基础搞牢固。现在这么大的摊子,靠你一个人是不行的,要有几个骨干挑起来。……二是要严谨。你要谨开口慢开言,祸从口出啊!东星是大公司了,大公司要有大公司的形象和言行,说出的话、做的事情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建议你看看松下幸之助的传记,学学他是如何做人的……”
由此看来,当地政府并不是如兰世立所声称的一味严苛,也有充分的容忍甚至不乏谆谆教诲。但兰世立却一意孤行,甚至在2008年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因一笔债务纠纷,兰世立为了给武汉市交委施加压力,连续一个星期派出百余名员工到交委办公楼前静坐。而2009年春节期间,兰世立更是多次扬言要搬离武汉,把总部迁往郑州。正是这种张狂,让兰世立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一步交恶。
兰世立的这种脾性,在2009年3月13日东星航空停飞事件前后发展到了极致。当时,东星航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与中航集团就收购事宜进行了谈判,并初步达成了意向。3月10日,湖北省省长李鸿忠与中航集团总经理孔栋,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湖北大厦签署了一份关于建设武汉航空枢纽的构架性协议。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宪生、武汉市市长阮成发、湖北机场集团总经理孟正国等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兰世立在武汉突然“釜底抽薪”,于3月13日晚代表公司签发了“严正声明”,认为双方无法形成商业合作的基础,正式拒绝被国航收购。这让当地政府陷入极度被动和尴尬的境地。此后,兰世立便“神秘失踪”了。
武汉市交委新闻发言人覃诗章直称兰世立不是一个“正常人”。他说:“你既然不愿意重组,就应该和中航集团说清楚,并把中航先支付的5000万元退还给人家,事情不就完了嘛。但现在自己先躲起来,又不退钱,这叫什么事啊?”
据知情人士透露,兰世立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因为觉察到自己已经被相关部门监视,兰世立于是将手机交给司机,让他开着车在武汉四处游走以吸引注意力,自己则携带补发员工工资后剩下的4000万企图从珠海乘飞机出境。但最终武汉警方还是发现了兰世立的行踪,并将其从珠海带回武汉。
兰世立这一系列行为让当地政府承受了很大压力——既要面对堵上门来讨债的GECAS的压力,又要面对东星如果破产带来的员工失业和巨额债务的压力,还要面对众多媒体关于使用行政权力帮助中航收购民营航空公司、干涉企业自主权的指责。
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在对待兰世立被警方控制的问题上十分谨慎,甚至对此传言进行了公开否定。
和前高管“兵戎相见”
民营航空在2009年遭遇重创,根本原因在于受到了三大瓶颈的束缚:第一是政策瓶颈;第二是资金瓶颈;第三是经营管理瓶颈。在前面一个瓶颈束缚下,兰世立无力回天,但后面两个瓶颈的形成,则更多是自己的失误和错判造成的。
在东星航空开通香港、澳门航线后,兰世立坚持一天各一班,完全无视武汉市的有限客流量。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低上座率,甚至常常出现一个班次只有三五个人的情况,这无疑让东星航空亏损严重。
其实兰世立曾经有过几次渡过难关的良机:一次是在2007年初,武汉光谷中心花园还需要2000万元就能完成建设,而此项目一旦投入销售,便能不断产生可观的现金流,但兰世立却把这些“救命”的钱投入到继续引入3架新的空客A320上;2007年8月,香港路径基建答应出资5亿收购兰世立的光谷商业中心。这本来是一着盘活全局的好棋,但却因为兰坚持他“一票否决权”的要求而搁浅;2008年初,汇丰银行答应购买高达2亿美元的东星航空债券,而且是不可转换成股份的债券,但出人意料的是,兰世立再次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只要7000万美元就够了。而且兰世立从汇丰的出价中敏锐地看到,未来引入更多飞机有圈得更巨额资金的可能……狂妄与野心让兰世立丧失了审时度势的能力,从而数次与“幸运之神”擦肩而过。
前文所引省领导的谈话可谓一针见血,指出东星要加强内部管理,不要光靠自己一个人,要找几个骨干挑起来。但兰世立显然没有听进去,最典型的一个事例,就是此番谈话半年后,东星集团副总裁马格胜的辞职。
2003年9月,曾任湖北团省委处级干部、湖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经理的马格胜,在极富煽动力的兰世立的游说下,辞职下海加入了民营企业东星集团。在入职时,马格胜写下了激情四溢的《梦想与选择》一文,准备大干一场。
马格胜果然不负重望,凭着实干精神,带领东星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6月5日,东星集团15周年庆典,马格胜被授予“最佳东星人”的称号,兰世立亲自为其颁发了一枚金牌和一张100万元的放大的支票。
但这100万元巨额奖金两年多一直没有兑现,而且成为兰世立和马格胜“交恶”的导火索之一。
2008年初,马格胜提出了辞职。但几个月过去,兰世立仍然不肯支付其总额为266.6万元的拖欠工资、奖金等。为此,马格胜于2008年4月3日将“老东家”告上湖北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5月30日,湖北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有利于马格胜的仲裁裁决后,东星方面拒不执行,并于6月25日把马格胜告上法庭,提出撤消仲裁决定的理由:马格胜与东星国旅不存在劳动关系,裁决东星国旅承担工资没有事实和依据。
在双方“兵戎相见”的关键时刻,事情突然有了转折——2008年7月8日,原东星集团副总裁马格胜与东星方面达成和解。据知情人士透露:东星方面只是支付了马格胜约100万元。显然,不胜其烦的马格胜选择了忘记过去。
有意思的是,马格胜已经把自己博客上不愉快的往事全部删去,但在2009年3月21日这一天,他却发表了一篇题为《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的博文。文章列举的“死法”中有:死于经济危机、死于和政府对着干、死于狂妄和诚信缺失……
而此时,他的“老东家”兰世立,正在为避免出现在“2009年中国富豪落马榜”上而四处求援。
狂人的宿命
在东星集团内部,有一本叫《总裁语录》的手册,里面记录了诸多兰世立的惊人言论,充分反映出兰世立狂傲、偏激的性格特点。
兰世立认为,“个性太强,容易折断;个性太弱,就任人蹂躏。”但他本人似乎并没有掌握好个性强弱之间的尺度。
在巨大压力之下,兰世立的很多言行却表现出了一种冲动化和情绪化。在2009年3月13日公布的“关于拒绝与中航集团合作的严正声明”中,他的措词十分激烈:“东星航空规模太小,中航集团太大,难以形成商业合作的基础。”
一直不愿认输的兰世立,在东星航空面临巨大亏损的压力下,其实内心深处不堪重荷,但他却仍然脾气倔强如铁。
这似乎成了众多“商界狂人”的宿命。科龙前董事长顾雏军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被推上法庭后,他仍然毛发戟指、固执己见,坚称自己没有错。
而同样被称为“商界狂人”的严介和,当年因为疯狂收购国有资产,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但他审时度势,从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上退了下来。如今,他云淡风轻,到处演讲,推介自己的“严氏企业哲学”。
对于今天的兰世立而言,再向前迈半步便是顾雏军,而向后退一步即是严介和。他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