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内容涉及养老照护、农村养老、智慧健康养老等多领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从养老服务到养老产业,面临着众多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从养老服务到养老产业,面临着众多难题。
如何破题
-
智能养老之困:当你老了,想要一个机器人陪吗?
为失能老人助餐的喂饭机器人,正常人按照规范使用,机器确实可以解放双手,但面对失能卧床、无法调整脖子角度的老人,机器则难以识别用户,“找不着嘴”的情况时有发生。 试用智能便携式洗浴机结束,程传涛让一位重度失能老人用眨眼次数来表达感受,满分是五星,老人眨了四下眼睛,剩下的一星去哪了?程传涛自问自答——大概是不如淋浴舒服。 “智能养老的尽头,不是让机器取代人,也不是把养老完全交给机器人。安宁疗护这类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服务,依然需要人的参与。” -
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 ,专家解读首份“银发经济”文件
老龄人口中的失能老人,由于各种不同的主客观原因,失去了生活自理的基本生存能力,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社会、政府的帮助,他们将失去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体面。我认为只要解决了半失能、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就解决了老龄社会的关键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是当前中国养老服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需要是一种主观期望,需要加上支付能力才是需求。很多老人生了大病,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宁可在家熬着也不去看病,就是因为缺乏支付能力。有支付能力之后,还要有支付意愿,才能形成有效需求。 -
首份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发布,政府重点保什么?
“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首次界定了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的责任。”过去,政府、市场、家庭等责任主体的边界不清,时常导致政府职能错位,这在业界已多有讨论。 “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要达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目标,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可能中央财政要有一些支持,否则靠地方的话很难缩小地区的差距。” 陈功认为《意见》中提到的这几项内容更为直接地助力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信息无障碍建设、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等。 -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社区养老,如何“看得见摸得着”?
彭静发现,一些承接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机构忽视了老年人需要的是服务本身而非设施,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获得性差。 老年人权益受侵害的情形时常发生,但权益保护机制存在碎片化。彭静建议整合资源,确立统一的老年人权益保护组织和老年人求助热线。 -
敬老院院长李银江:用36年淬炼乡村养老模式
老人们来来去去,送别老人之时,李银江说“每次都印象深刻”,但他永生难忘一位老人在3年前去世后,殡仪馆告别大厅里,家属们磕头向他致谢。 全院大小事务,从敲定菜谱到采买物资,都要由敬老院老人自治委员会决定,这个委员会是由13名通过自荐与推荐选出的老人组成的。 总结36年的养老工作,李银江觉得,养老工作,重点是要用心,“怀着一颗能吃苦,不怕苦,勇于奉献(的心)”。
思考与创新
-
老人如何安度晚年?“9073”意味着家庭养老仍是主流模式丨快评
哪怕你钱再多,无论是在家请人照顾,还是去住豪华养老院,你也要确保在自己失能甚至失智的时候能把这钱花出去、花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得到很好的照看,这时候,有身体与智能健全的亲儿亲女在一旁,帮你主张与捍卫权利,他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
为老人办时装秀开演唱会,90后建“自己想住”的养老院
她们不希望人老以后,便被养老院里的一堵围墙所限,于是提出“无龄化养老”概念,让老年人体验年轻人的活动,也让年轻人感受慢下来的生活。 -
帮养老院搬家:将来我们老了,也会这样“没人要”吗?
这家养老院的接收范围局限在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将老人暂时接回家去可能存在客观条件冲突因素,但周末抽空前来陪伴老人转移到过渡安置点,考究的是时间、精力、兴趣,是不能还是不愿呢? -
回农村养老,你真的想好了吗?丨回乡偶书
不要把农村想象成世外桃源,不要一提到农村就想到小桥流水、竹外桃花。和城市一样,农村也正经历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变迁,这些改变有些让人惊喜,有些让人失落,有些记忆再也找不回来。 -
如何减少养老骗局?根本在于增加正规养老服务能力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