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老之困:当你老了,想要一个机器人陪吗?

​为失能老人助餐的喂饭机器人,正常人按照规范使用,机器确实可以解放双手,但面对失能卧床、无法调整脖子角度的老人,机器则难以识别用户,“找不着嘴”的情况时有发生。

试用智能便携式洗浴机结束,程传涛让一位重度失能老人用眨眼次数来表达感受,满分是五星,老人眨了四下眼睛,剩下的一星去哪了?程传涛自问自答——大概是不如淋浴舒服。

“智能养老的尽头,不是让机器取代人,也不是把养老完全交给机器人。安宁疗护这类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服务,依然需要人的参与。”

责任编辑:曹海东

当前养老服务面临着“独生子女顾不上、放心保姆很难找、专业护工数量少、护理人员流动大”等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专家认为用养老服务机器人替代人力的智能养老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视觉中国 | 图

人老了,最在意什么?

70岁的赵伦觉得,是吃饭、看病和紧急救护;独居的张霞不算高龄,但每天晚上睡前,她都会把床头紧急呼叫的绳子拽到枕边,就怕自己“突然出事儿”;年过八旬的张松雪后跌倒在公寓阳台后,害怕冻一晚上“人就走了”,咬牙把自己挪进了屋里,用力拽下紧急呼叫器。

一份国家卫健委等权威部门发布的声明显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及因跌倒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

显然,相比2024年跨年档电影《非诚勿扰3》中,葛优饰演的70岁空巢老人和AI仿生机器人谈起恋爱,老人们的现实难题不是风花雪月,而是跌倒了多久能被发现。

这与当前养老服务面临的“独生子女顾不上、放心保姆很难找、专业护工数量少、护理人员流动大”等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密切相关。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思锋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用养老服务机器人替代人力的智能养老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公开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回应了这一呼声。该《意见》强调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河南等地的养老服务机构调研发现,国内养老社区、养老机构正在推行的智慧养老模式,现实中遇到“不够智能、价格昂贵、忽略失能老人需求”等诸多障碍。

从紧急呼叫系统到电子“围栏”

人过六十,赵伦和老伴决定在一个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度过晚年。

四年前,老两口入住北京双桥恭和家园,这是国内首个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购房者拥有养老房95%的产权,每间房必须入住一名60周岁以上老人,并每月缴纳3000元的服务费,由乐成集团作为养老运营商提供服务。

最初,24小时紧急呼叫报警系统安装在老人公寓居室和社区公共服务空间,通过按钮和拉绳方式触发连接社区中控室。但双桥恭和家园院长卢硕发现,仍有老人出门遛弯时身体不适,或是独自在家跌倒,够不到墙面呼叫器。

2023年,双桥恭和家园引入了无线定位胸卡配置,并将社区饭卡、门禁卡合为一体,方便老人随身携带。

赵伦展示自己的无线定位胸卡。 习丽杰|图

在无线定位的基础上,社区对独居老人和有走失风险的失智老人设定了电子“围栏”,独居老人超过一天没有走出房门,工作人员会在手机平台接收到信息,主动联系老人确认身体状况;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