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的副教授“非升即走”?高校卷出新高度

“现在哪个学校能让你有躺平的机会?只不过有的不放到明面上说,但其实很多学校都是这么做的,别的学校也都是这样。”

“哈工大将‘非升即走’落到副教授这一层级的人身上,实际上提高了通过考核的门槛。未来,大家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责任编辑:钱炜

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门。(人民视觉供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门。(人民视觉供图)

 “如果6年内未获聘准聘正高及以上岗位,应申请转为专职科研岗、实验工程岗,或不再续聘。”2024年1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的一则通知,将教师晋升职称的竞争“卷出了新高度”。

按照通知,新聘任的常规岗副高岗位教师须签订6年合同,到期后“非升即走”。此前,“非升即走”主要针对助理教授或讲师,升为副教授或教授后,就可享受长期聘用待遇。

但对此前已经在岗的教学岗人员,此规定并不适用。也即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长期关注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郭英剑分析,哈工大将“非升即走”落到副教授这一层级的人身上,实际上提高了通过考核的门槛,“这或许可看作中国高校教师内卷上到了一个新台阶,未来,大家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如何实行?

郭英剑指出,在众多高校里,升至副教授就算成功上岸。即便有考核任务,也不会因为达不到考核指标就被人撵走,顶多名誉或经济上受点损失,但不至于丢掉饭碗。“哈工大此次所以引人注目,是将‘非升即走’的对象从青年学子,大多刚刚博士毕业的讲师,提高到了副教授,这确实不同以往

文件标明,执行范围包括由博士后、专职科研岗、特任副研究员、神舟青年B等新聘任为常规副高岗位的教师。由原中级岗位晋升的常规副高岗位教师按原有规定执行。

“哈工大青椒表示这是真的,副教授6年非升即走”,哈工大助理教授刘璐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表示。另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次新规针对的是2024年起新评上副高的老师。

问及新规对该校老师的影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位助理教授回答,“我们有规定,这些不太能说”。其他老师在记者表明来意后均拒绝了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目前主要适用于哈工大本部校区。南方周末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分别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4)


152****3520
回复

152****3520

2024-01-21

关键还是还要看考核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另外此举是否会对学生授课质量存在一些影响?

157****0982
回复

157****0982

2024-01-21

一言以蔽之: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人间无事人
回复

人间无事人

2024-01-20

政策的制定都是好的,看看怎么实施。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4-01-20

新挑战,新高度,希望哈工大越办越好,成为名符其实的哈佛大学。

iamdanse
回复

iamdanse

2024-01-19

实话实说,现在不少所谓的“教授”,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都在忙于走穴讲课搞培训,真正钻研教学和科研的只能说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多。

199****4971
回复

199****4971

2024-01-19

社会要形成人才流动的风气,升固然好,走也要好,不能简单赞升踩走,这样造成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喜欢这个环境就升,想换个环境就走,升是副教授走也是副教授;升是赢走也是赢

仇坤
回复

仇坤

2024-01-19

高校教师将是下一个被玩坏的职业

137****1420
回复

137****1420

2024-01-19

骚操作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01-19

科学研究高峰期的时间很短,应该让学者经过准聘之后尽快进入长聘,在科研领域进行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不停地进行准聘考核,不利于科研创新,个人认为只在讲师阶段进行准聘考核比较合理。没有良性晋升机制,真得要苦那些搞科研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的生活。

Joseph_li
回复

Joseph_li

2024-01-19

呵呵,徒增权力寻租的机会而已

186****4520
回复

186****4520

2024-01-19

高校太难啦,博士毕业也不好找工作啦

155****7422
回复

155****7422

2024-01-19

这样不利于学术研究吧

寒江疏影
回复

寒江疏影

2024-01-19

这是完全以科研为评价标准的政策,也就是说,兢兢业业地教学尽管广受学生欢迎但科研不佳也很难升正高,会被认为是“躺平”。

波波莎
回复

波波莎

2024-01-19

挺好的防止青年才俊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