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蹭老下蹭小,追求体面的年轻人开始了“蹭式消费”?
“蹭式消费”的流行,打破了外界对于年轻人消费偏好的刻板印象。年轻人的消费不是追求个性化、时髦和体面吗?怎么现在要么“蹭”老要么“蹭”小,要么“老土”要么“低幼”?
责任编辑:刘韵珊
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的“蹭式消费”引发广泛关注。
先是“蹭老消费”,年轻人跨界报名“夕阳红”旅行团、上班族在社区助老食堂实现“吃饭自由”“00后”涌入老年大学与“60后”同桌一起上兴趣班……
如今又流行起“蹭小消费”。大批年轻人涌向小学门口的小吃摊,体验起1块钱买8个串儿、2块钱买一大碗糖水、3块钱买一盒凉面的低成本生活。
这种“蹭式消费”也被称为“反向消费”——追求个性、时髦与体面的年轻人,以前一向对“老”“小”审美不感兴趣,如今怎么“蹭”起来了?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蹭式消费”还给年轻人提供了怎样的情绪价值?
“蹭式消费”正流行
年轻人的“蹭式消费”,首先体现在“蹭老消费”上。
社交媒体上,不时有年轻人分享自己在老年人身后买菜、穿上老人鞋、走进老年食堂“蹭饭”、报名参加老年旅行团“蹭玩”、涌进老年大学“蹭课”等经历,都能引来不少的点赞和留言。
在这股风气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蹭老消费”中,一时之间,“蹭老消费”颇为流行。比如一些老年人旅行团年轻人占比将近一半,老年大学的一些课程超过60%的学员是30岁左右或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蹭老消费”方兴未艾,“蹭小消费”又成为热点。
时下,不少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花一块或几块钱到小学门口小卖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