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职业打假争议近三十年丨不惑 2024

年已五十的王海还没想过离开这一行业。对于打什么假,他也总结出了一套策略:要么打有社会效益的,要么打有经济效益的,最好两者兼而有之。

责任编辑:何海宁

王海(农健/图)

对于职业打假人王海来说,所有故事的开头已经被重复了无数次:1995年3月,22岁的他在北京隆福商业大厦买了两副假冒索尼耳机,售假者却拒绝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一,他在各个监管部门寻求解决方案,也屡遭碰壁。后来,他又买了十副假耳机,并向东城区工商局投诉隆福大厦售假。最终,隆福大厦赔偿了王海此前购买的两副耳机,却不愿对后十副赔偿。

但王海并未灰心。从当年9月至11月,他在北京横扫十余家商场,购假索赔,斩获赔偿八千余元。在当时,辅以媒体报道与舆论的关注,他一战成名,自此走上职业打假之路。

近三十年过去,中国消费市场已与当年大有不同,造假贩假者同时代一并“进化”,王海的人生亦随之沉浮,却始终没有离开职业打假行业。他在市场经济方兴未艾的年代常成为媒体的焦点,却在2000年后的十年里,渐渐避开媒体的目光。近年来,随着电商与直播的兴起,他又开始高调炮轰新兴领域中的欺诈行为。

王海从当年22岁的小伙子打成了50岁的中老年人,但在他看来,未曾改变的是,舆论场对他打假的认知始终分裂,国内不少地方仍保护造假的“既得利益”,有些法律也并未如他希望的那样,真正倾向消费者。

“一年可能有几千个案件”

在打假维权上,王海似乎永不停歇。

2023年11月,他在社媒账号持续开炮,炮轰电商平台篡改奢侈品保修卡,质疑大连一地上百亩樱桃树枯亡的原因,举报江西一职校克扣学生实习报酬……

现实中,他也在12月等来了监管部门对他多年来最困难举报的回应。此前,他曾举报一家主打有机食品的公司存在涉嫌发布虚假广告等问题,而当地市监部门在12月认定该公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最爱海边老人
回复

最爱海边老人

2024-01-26

制假是为了利润,打假也是为了利润,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只是一种方法,职业打架也是一种方法。

功夫熊猫
回复

功夫熊猫

2024-01-26

个人维权,在自媒体时代,依旧困难。特别是面对有些公司,先和解,再让法务部门起诉维权的消费者敲诈勒索。这个时代,依然不能缺少王海们为消费者出面震慑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人。

龅牙兔
回复

龅牙兔

2024-01-26

钦佩!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4-01-26

其实打假可以这样理解,家里有老鼠了,要么依据老鼠活动的轨迹,人为放粘老鼠纸。要么养猫,让猫逮老鼠。当然二者都需要成本,就好比让监察机关打假,亦或个人商业化打假。前者是公职,但是后者一定是利益驱动。二者各有利弊,就像不是每一次放粘鼠纸都能粘住老鼠,就如监管部门进行大规模市场抽查。而猫捉不到老鼠,饥肠辘辘,就会有一定的危害,偷吃食物。就像个人商业打假,不一定每一次都能踩住点,获得补偿。使得能够生存下来,并被社会认可的寥寥无几。但是,二者结合,却是最有效率的。一味依靠监察部门,有震慑,却不能时时监督。而依赖个人商业打假,有可能由于不具备执法权,或者自身力量微薄,反而深陷其中。所以,当下的情况,往往是个人打假,收集信息和证据,然后交给执法部门,由他们后续处理。而自媒体时代,升级了玩法,将关注度流量转化为收益,做到自给自足。但是,归根结底,制假贩假是不为社会所容,及时止手不触碰,才是正道。

189****3533
回复

189****3533

2023-12-31

市场需要鲇鱼来不停搅动

小帆船
回复

小帆船

2023-12-31

公务员群体的官僚主义导致他们都无法面对造假技术的更新迭代了。王海这样的人肯定会长期存在,而且目前来看我希望越多越好。

长颈鹿

2023-12-29

什么时候让王海们失业,才是我们消费领域的放心的那一天

之乎者也
回复

之乎者也

2023-12-31

打假得成立公司,可见老百姓打假维权多么难!

长颈鹿
回复

长颈鹿

2023-12-29

什么时候让王海们失业,才是我们消费领域的放心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