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幸存女孩:想慢一点成长丨不惑 2024

不留遗憾的行事风格,周瑶觉得与经历地震有关。可能和一个人这一次见了,下一次就见不到了。

责任编辑:谭畅

周瑶(农健/图)

周瑶(化名)30岁了,她的人生被均匀地分成两段:前15年,她们一家六口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后15年,她与哥哥靠着二叔的照拂长大。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生命结束于2008年汶川地震,那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15年来,媒体始终关注着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命运。其中,庇护了包括周瑶在内672名孤困孩子长大成人的“安康家园”,曾多次出现在南方周末记者的文字与镜头中。

为安置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和特困家庭的孩子,2008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牵头成立安康家园。2022年6月,最小的两个孩子高中毕业后,安康家园完成了最初的使命。当时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周瑶认为自己还年轻,没准备好孕育新生命。

如今,而立之年的周瑶有了年龄焦虑,她想体验新的身份,想成为母亲。对于自己父母的离世,她已与命运和解,不再疑惑“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

以下是周瑶的自述:

“如果没有地震”

汶川地震之后,我就没见过父母了,也没有完整的家庭,他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陪伴也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行客
回复

行客

2024-02-06

对于父母的牵挂始终是在心里。

:)
回复

:)

2024-02-05

珍惜自己,珍惜时间,珍惜当下。

137****2921
回复

137****2921

2024-02-05

抗震救灾时去过北川,现在应该大变样了!希望人们忘记痛苦,勇敢前行!

弱魚
回复

弱魚

2024-02-04

太不容易了,保重。

东方

2024-02-04

我父亲还是1949年在学校参加了革命的,1976年大哥在医院打安呡针至死,才18岁,我父亲1983年也在野外被电死,这是人祸,也只剩下我与四姐,老妈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受尽折磨,直到今天省厅受理了我的材料,地方仍不作为的推三阻四为难我。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4-02-04

我父亲还是1949年在学校参加了革命的,1976年大哥在医院打安呡针至死,才18岁,我父亲1983年也在野外被电死,这是人祸,也只剩下我与四姐,老妈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受尽折磨,直到今天省厅受理了我的材料,地方仍不作为的推三阻四为难我。

135****9860
回复

135****9860

2024-01-01

毫无疑问,自诉者是幸运的。当年我随同救护车去了都江堰转运伤者到成都市区的医院,一个晚上几个来回,仿佛就在昨天。坚持学习,升学,考试,工作。读书是当下的捷径,珍惜自己,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