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德:连续15年监督家乡,但不是愤青丨不惑 2024

他向《南方周末》提供的第一条线索是,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就“三农”问题上书国务院总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后在头版刊发长篇报道《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国务院领导动情批复》。

(本文首发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

责任编辑:钱昊平

李思德(农健/图)

李思德或许是《南方周末》最特殊的一位读者。从2000年到2014年,这位湖北人持续向《南方周末》提供家乡监利县(现监利市)的新闻线索,并以特约撰稿人的方式参与部分报道的采写工作。

15年间,《南方周末》先后刊发了二十多篇关于监利的报道,题材涵盖“三农”、财政、税费改革、教育、反腐等多个重要领域,大部分报道刊发后都引起全国关注。

他向《南方周末》提供的第一条线索是,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就“三农”问题上书国务院总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后在头版刊发长篇报道《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国务院领导动情批复》,引起全国轰动。

此后,李思德频频就当地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先后配合《南方周末》几代记者在监利采访报道。

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赋予观察监利改革的样本意义,他以“编外记者”身份持续对监利进行观察和监督。

他的个人命运也和《南方周末》的成长高度契合。这些报道给他带来声誉,也带来“愤青”的称号。不过,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愤青”。“我只是一个朴素正义观的坚定维护者。遇到不公平的事,我没办法装作没看到。”

最近几年,年岁渐长的李思德将主要精力花在文学创作上。不过,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社会问题的监督。

决定报料后辞职

李思德生于1968年,监利县人,父母都是农民。高考时,李思德以4分之差落榜,高中毕业后进入当地乡镇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给领导写材料,后来又被借调到监利县委办公室。

工作中,他对新闻那种天生的敏感逐渐显露出来。1997年,李思德听说当地农村有个普通家庭,丈夫病死,妻子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妻子想要改嫁,丈夫的兄弟要求不能带走财产。于是,这个女人招来赘婿,让刚满14岁的大女儿结婚,她自己净身出户,重组家庭。不过,赘婿好吃懒做,虐待两姐妹,两年后才被女孩的叔、伯们发现。

听到消息后,李思德就赶了过去,采写的稿件在监利县官方刊物《监利通讯》上发表了,标题是《噩梦醒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