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那篇报道是人生的一个拐点丨不惑 2024
“就像一头牛,鼻子上拴了无数的绳子,腿上、尾巴上也都是绳子,谁都去拉扯它。我们说农民没有自主性,乡村的干部有自主性吗?”
(本文首发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
责任编辑:钱昊平
李昌平自称是一个“笨人”。
40岁时,他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有遗憾、失落甚至是愤怒。二十年过去,农村面临的复杂问题不再如昨,已届花甲之年的他想法却未曾变过。
人生的前半段,他在湖北的乡镇工作,“三起三落”,先后4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直到37岁那年离开。
2023年12月初的北京,已是一片萧瑟,在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简称“中国乡建院”)办公室,李昌平简单介绍了公司的现状,这距离他第一次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已有23年。
2000年2月10日,在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刚当了两个月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午夜提笔,要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倾诉在基层工作17年攒下的“心里话”。
“我要对您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周后,一封四千余字的信被寄去北京。同年8月24日,李昌平的名字出现在《南方周末》头版,“乡党委书记含泪上书,国务院领导动情批复”的故事引起国人共鸣。
世纪之交,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写信的人却选择了离开。
在40岁的关口,李昌平南下又北上,工作换了又换。快50岁时,李昌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