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家国,心灵突围第四届华人精英会侧写

抛开由天下、而国、而家的身份定位,仅从个体的微观视角出发,我们是谁?我们的精神世界抽离了家国天下这一日趋消解的架构,是否还成立?我们的心灵和情感离开体制和道德的框框,是否能自如?

抛开由天下、而国、而家的身份定位,仅从个体的微观视角出发,我们是谁?我们的精神世界抽离了家国天下这一日趋消解的架构,是否还成立?我们的心灵和情感离开体制和道德的框框,是否能自如?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十年家国,心灵突围 图/赵卫民/杨子



2008年12月9日,由南方周末报系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名牌杂志承办的第四届华人精英会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在深圳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举行。

此次华人精英会以"破浪"为主题,意旨站在新历史节点上,聚合华人精英智慧,以全球的视野、本土的情怀来洞悉历史的纵深、探寻未来的方向,从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不同向度回望三十年中国改革事业乘风破浪的发展历程,并凝聚继续前行的共识。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 台湾《联合报》前社长张作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孙涤等来自美国、两岸三地的八位华人精英与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结合个人的观察讲述了对中国三十年改革的分析和思考。

三十年改革命题何其宏大,三十年岁月放入历史长河不过一瞬,而于人之一生却已然沧桑。在下午的雅集畅叙环节,中南大学教授、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孟泽提议,以"天下意识、家国情怀与个人归属"这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体系的破裂、演化与重构为线索,聊一聊生存在当下的个人身处价值伦理转换的隘口所感到的不安和不适,以及重新获得自我认同的出路和可能。这一被孟泽本人戏谑为"宇宙话题"的抛出,不曾想却引发了众人回首各自来时路的曲折、历数各自世界观转折节点的意绪。这些贴合时代脉动的个人叙事,向人们展现了这些大学问家坐而论道之外的另一番面孔,听到了其中的人性与人心。这或许正是他们为学、为人的动力和本分所在,也恰恰是他们作为勇立时代潮头者的动人之处。

康德有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歌德又云:"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再能够担当个体的精神归属和人生路径,当"家国"和"天下"这两个概念亟需重新定义和关联,"我是谁"这个问题终于避无可避地横亘在了我们面前。"我"的内心世界如何超越道德伦理和现世得失保持独立,"我"在外部社会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力的方式并且不卑不亢,这是你我不分身份层级都必须探寻的人生课题。

当我们不再活得苟且,身体自然会舒展;当我们内心不复蜷缩,脸上才能有笑容;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生发出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也才能找到个人的归宿和心灵的自如。

也许历史并不必然地由坏走向好,全人类也没有普遍进步的规律可言。梦中的理想国并非应许之地,美丽的新世界要靠自己创造。我们从不缺"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壮志,也不乏"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但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只有破浪向前。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