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会】孙涤 家国的归属感从何而来

如果需要为爱国造一个理由,这种归属感一定还不够强烈。就好像莎士比亚说的,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在吮吸乳汁的时候是不用恭维她的。金融风暴对中国或许是个机会

孙涤 浙江诸暨人,出生于上海。留美先后取得经济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越级晋升为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终身教授。1999年起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总经理、战略首席顾问,2005年起任深圳发展银行首席信息官,现常游走于国内讲学。

如果需要为爱国造一个理由,这种归属感一定还不够强烈。就好像莎士比 亚说的,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在吮吸乳汁的时候是不用恭维她的。金融风暴对中国或许是个机会

 

孙涤 图/赵卫民/杨子

我留美是比较早的,当时国内的状况还相当的困窘,去到国外多少会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我本人并没有觉得待遇如何的不合理,觉得比我们自己的还要合理一些。 我在报章上看到很多关于爱国的评论,觉得都有些矫情。如果你真的爱这个国家,这是不容置辩的,但凡讲出来的都是多余的。如果需要为爱国造一个理由,这种归 属感一定是不够强烈的,说明爱或不爱是可以选择的。若你真的爱,那就无可选择。就好像莎士比亚说的,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在你吮吸乳汁的时候是不用恭维她 的。

观看中美女排比赛的时候,你倾向于谁赢,这就能判断出你的归属在哪里。但我们的孩子并不如此,他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你一定是为中国队叫好呢?为什么 你的潜意识里就希望中国队赢?说明归属感不是可以遗传的,在基因里并没有一个代码,来规定了你的民族和种族的属性。我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邻居的、朋友的 孩子在美国的侨居生活。他们在小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归属感,有些成熟得早的会在初中的时候倾向于与他们肤色相近的孩子玩耍,与他们成为知交;成熟的晚的 话,到了高中才会有这种自觉。大多数的孩子,如果不是生长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没有很多黄皮肤的朋友的话,到了大学才会有一种寻根意识, 那时候他们会主动要求学中文。当他有了这种自觉的时候,他会更愿意与日本人、韩国人甚至印度人做朋友,而不是白人。这种隔阂不知从何谈起,但确实存在。我 的孩子就成熟得比较晚。虽然我一直有很高的倾向回到中国来,但他一直没有对中国萌发出一种天然的情感。我建议他暑假有空的时候,何不去北大学学中文?可是 他不喜欢,宁愿自己学,用澳大利亚的拼法,也学会了一些。

中国人非常强调家庭伦理、血亲关系。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我更倾向于西方的观念。他们认为孩子的灵 魂是属于上帝的,父母不过是一个寄养的地方。孩子应该直接与上帝沟通,父母与子女没有一种命令和被命令的关系。我的父母就对我非常宽松,这让我养成一种乐 天知命的性格,从来不会有一种自怜的感觉,不会有耿耿于怀的情感,哪怕是在文化大革命最不堪的时候。我对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我对他说,我只是你的寄养人, 我们是朋友。我的姐姐妹妹都跟我讲,你这种哲学是非常不好的,你把他放在了一个奇特的位置,他将来很有可能不孝敬你。中国人通常认为,我是你老爸,我是生 你养你的,所以我的权威你必须服从,这种观念与西方是根本不同的。我从来不要求我的孩子服从我的旨意,但唯有一点,我希望他将来的妻子,我未来的媳妇,能 是一位华人,至少要是一个东亚人。他觉得很不习惯,因我一贯对他无要求。有一天他特地打电话来问我,是不是认真的,是不是真的在意?我说是,这一点上我有 所保留。他很惊讶。虽然我无法解释,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家族的归属感从何而来,是不是从你一出生就规定好了?你自己有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作为 一个人,到了某个点上,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这可能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但很多常识问题是永恒的问题。

金融风暴对中国或许是个机会

我们今天面临的金融风暴,被权威人士认为是百年未遇 之变局。如何免蹈这样的覆辙,这对华人世界来说是当下最紧要的课题。

中国有非常勤劳的民众,为了改变自己的际遇和生活他们非常愿意付出与投入,这是中国最大的动力;第二个动力,中国社会有非常大的组织优势,还是保持稳定, 建立一种秩序。无论这种秩序是多么的不完美,但基本上能保证你今天投入什么,明天大致上能获得什么这样一个基本成立的规范;第三,我们有一个非常友善的国 际经济环境。里根、撒切尔时代鼓励消费带来了旺盛的需求,对中国能够起用自己勤劳而廉价的劳动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他们是超前消费,而我们是供应远远不 足,过去三十年都是如此,但这个环境未来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其实无非就是把这些好的要素凝结了起来,从前我们固守的意识形态不管用了,就放开。过去我们 有一种宿命的思想,好像自己了解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今天你做出这样的牺牲明天就会得到那样的结果,今天这种预期已经土崩瓦解。

中国现在其实面临一个契机。 当美国在经济资源分配和金融秩序上的话语霸权受到削弱,法国、德国等都在要求美国改革。中国的国力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实质性的增长,如果我们有能力夺回美 国所垄断的一些话语权的话,中国通过这次金融海啸是能够值回来的。但是平心而论,我们在金融方面的人才是相当地缺乏,而人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对于一 个企业来说,你需要保持你的核心能力和现金流,以增加存活的几率。需要非常务实和灵活,随时准备着调整自己,包括你的预期。 (整理:王石军)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