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朱令:一封28年前的求救信,曾利用早期互联网传遍世界

编者按:

2023年12月22日,清华大学投毒案受害者朱令去世。遗体告别仪式于2023年12月24日上午12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1995年4月,朱令的同学贝志城利用当时的互联网发出求援信,收到1000多封电子邮件的回复。30%的回函认为可能是铊中毒。这是内地首次利用Internet进行全球医学专家远程会诊。

本文刊载于1995年6月9日的《南方周末》头版,原标题为《一位女大学生病危,电脑说:“好像是铊中毒。”》。

今旧稿重推,以示纪念。

《南方周末》1995年6月9日刊头版

1995年4月。北京大学力学系几位本科生成功地利用电脑互联网(Internet)为清华大学21岁的朱令同学所患的奇怪病症进行了确诊。这是内地首次利用Internet进行全球医学专家远程会诊。

Internet是一种广域电脑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使用最方便的网络,用户们可以在电脑前利用网络互相交流,并可以送电子邮件。1994年我国正式加入Internet,现在科学院系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高校系统都可以直接利用它收发电子邮件。对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地址进行信息检索和文件传输等等。利用Internet还可以进行远程实时交谈、研究学术问题,远程拷贝网上提供的大量免费软件,检索、交换学术情报,收看体育比赛,了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1)


德胜他大姐
回复

德胜他大姐

2024-12-29

两个女儿都是意外出事,这对父母太苦了。

132****7024
回复

132****7024

2024-12-07

想知道他这邮件怎么发,怎么能这么多有效回应。现在的internet可不能轻易用来问诊,“水100度会开,人一百度会死”

不夜闹的猫
回复

不夜闹的猫

2024-09-25

民用信息不应该被所谓网络安全绑架,共享科技与进步的成果(转化后的).信息共享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意义

谭论
回复

谭论

2024-08-14

这么多年过去了,看了文章不知怎的就眼眶湿润了。感谢互联网,感谢北大那些利用互联网的大学生。说到底,很同意楼上网友的这句话:“人性纯粹的爱与关怀是链接世界的底色。”

九陉2026
回复

九陉2026

2024-02-02

在那个时间还没有人怀疑可能有人投毒。

João
回复

João

2024-02-01

四通外邦

138****6495

2023-12-28

一代才女从此陨落,呼吁案件重新启动,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166****0046
回复

166****0046

2024-01-15

再快一点就好了,唉。

138****6495
回复

138****6495

2023-12-28

一代才女从此陨落,呼吁案件重新启动,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138****6495
回复

138****6495

2023-12-28

凶手逍遥法外了吗?

石头
回复

石头

2023-12-26

呼吁案件重启侦查!

佛系中年
回复

佛系中年

2023-12-25

又是一起悬案,凶手仍然逍遥法外。

葳蕤夏花
回复

葳蕤夏花

2023-12-25

感谢互联网。

Maple
回复

Maple

2023-12-25

此文章,让人重拾上世纪九十年代记忆,当时电脑互联网是少数单位的奢侈品,如今多数人都有智能手机。

九芒珠
回复

九芒珠

2023-12-25

挺惊讶1995年就有电子邮件的

胡志橋 1
回复

胡志橋 1

2023-12-25

南方周末,如果让我用私人的钱订纸媒,还是只选它。

198****6711
回复

198****6711

2023-12-25

感谢南方周末的关注,希望找到凶手

Y00534
回复

Y00534

2023-12-25

凶手还没抓到吧

龅牙兔
回复

龅牙兔

2023-12-25

中国在过去一直以来获取知识的模式,学化学是填鸭式的,老师的老师也是这样学的。没有时间思考、尝尝铊以后会是什么结果。

南生先生
回复

南生先生

2023-12-25

真相是什么?愿她一路走好,多好的女孩子。

我不理解
回复

我不理解

2023-12-25

至今仍不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