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声名显赫,死后能流传多久?

大部分文艺名人在死前达到声誉和关注度的巅峰,随后开始下降。那些在世时越是声名显赫的人,死后下降幅度越大。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朱力远

在整个1880年代大概十年的时间里,画家梵高创作了包括《向日葵》《星夜》等大量作品。2022年,其作品《有柏树的果园》拍卖价突破1.1亿美元,其他一些流入市场的作品也陆续在20世纪末卖出数千万美元的价格。然而,在1890年去世之前,梵高其实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名气。

诸如梵高死后成名的事情总是激发人们对于声望可以无限延伸的想象,一些经典文艺作品跨越时空的案例更是加深了类似的疑问:生前声名显赫,死后是否就能流芳千古呢?

画家梵高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噪,因此在梵高的画前,总是人头攒动。李远|图

画家梵高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噪,因此在梵高的画前,总是人头攒动。李远|图

“做艺术如果是为了流芳千古的话,其实很难去控制这点,因为就算你在职业生涯里做得再好,也不知道两百年后大家的口味会变成什么样。”哈佛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张乐天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人们的口味变得跟你不是一个方向,那么就算现在做得再好,两百年后也不一定会被那么认可。

脆弱的名家声誉

这一判断基于大量世界知名艺术家和作家的真实案例。为了探究这些文化名人声誉的变化,张乐天与多名研究人员合作,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了过去近两百年间相关的历史数据。结果发现不论是画家、作家、音乐家、作曲家还是建筑师,声誉都相当脆弱。随着死亡的发生,名声和关注度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相关研究2023年8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所分析的著名艺术家和作家数量超过三千人,时间跨度更是从1795年到2020年。研究发现大部分文艺名人在死前达到他们声誉和关注度的巅峰,随后就开始下降。而且越是那些在世时最声名显赫的人,死后声誉和知名度下降幅度越大。

这与创造性工作走向成功时的马太效应很不一样。基于大数据的研究已经发现,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其职业生涯可能存在爆发期的现象,可以奠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高度,即在某一段时间的表现明显好于之前和之后一段时间,出现接连成功的现象。&nbs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