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象灾害全民预警的覆盖率已达97.7%,但气象带来的健康导向关注尚不足。如果不及时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在当前和未来都会造成极大的健康代价。
天气影响健康
-
寒潮来袭,每年的“好天气”不到1/3
报告显示,2022年,大多数中国城市的“舒适日”只有70到140天。也就是说,一年中只有1/5到1/3时光是“好天气”。 我国气象灾害全民预警的覆盖率已达97.7%,但气象带来的健康导向关注尚不足。比如高温会带来致命的热射病,寒潮会导致脑卒中(俗称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 截至目前,天津市一共发布了13次脑卒中气象预警,其中有10次针对低温寒潮天气,降低住院人数可折算为1423人,共节省了2800万元住院开支。 -
多地突发“雷暴哮喘”:半小时内发作,蒿属花粉或为元凶
蒿属花粉有可能是此次雷暴哮喘的“罪魁祸首”。在草原沙漠地区,蒿类植物常为防沙固沙而大面积播种,内蒙古和陕西榆林等地是蒿属花粉的高发地。 从2023年8月中下旬开始,呼和浩特城区花粉浓度达到最高浓度级别,该级别将维持到9月中旬。雷雨天气会将花粉抬升到空中,并进一步加速花粉的破裂,释放成可被吸入的微粒,暴露于含有过敏原微粒环境中的花粉过敏患者,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过敏和哮喘症状。 周边区域出于治沙需求,在找到替代植物之前,仍需依赖蒿草减少沙尘暴发生,针对此次雷暴哮喘事件,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正在向政府提议研究替代植物、进一步清理周边蒿草。 -
一名北京导游倒在最热暑期,“我们导游天天这么熬”
北京最热的夏天,正值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个暑假,游客很多。但导游供不应求:一些旅行社没有熬过三年疫情,很多导游随之转行。 北京不同景点中,导游海华觉得走中轴线最疲惫。每当酷暑里重复着3万多步的行军时,他“度日如年”,“恨不得赶紧找个泳池扎进去”。 导游赵一泫自述从未收到过任何高温补贴,也没有高温保障。龚贺的离世引发关注后,有一位导游所在的旅行社开始配发防中暑药品。
异常天气频发
-
厄尔尼诺支配下的全球暖冬:“蝴蝶翅膀”已扇到多国农业
400万美元,这是2023年轮船“插队”通过拥堵的巴拿马运河支付的最高费用。费用暴涨的原因很大程度得归结于巴拿马有记录以来最为干旱的10月。 2023年智利的早熟车厘子减产一半以上,这主要源于雨水过多与光照不足,10月下旬至11月底之间,出现了15年来最大规模降雨。 早在7月,印度政府就宣布禁止出口巴斯马蒂香米以外的白米,原因之一便是担忧厄尔尼诺会导致国内白米短缺。这对国际市场冲击颇为明显。 旅游业或许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至少在北美是如此。美国南部的降水可能会多于往年,犹他与科罗拉多州的滑雪胜地也许会迎来更多游客。 -
今秋的北方,为何又热又霾?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效还不稳固,总体上来说,目前还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解读,一般来说,10月中下旬已进入冷空气活跃期,但2023年冷空气明显偏弱,气温显著偏高。目前,共有237个国家级气象站破10月下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情况罕见。 -
提前放暑假的鸡,晒化的西红柿,漫长的夏季
6月中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的最高温突破40℃,有机农业恋乡农场场主任盈盈养的一千多只鸡提前进入“暑假”,比往年早了一个月。 柳刚种植的生菜提前开花了。在高温面前,资源是有限的,生菜把所有养料都供给了种子,人们平时食用的生菜叶片,便会老化而失去食用价值。 与土地打交道的人,对节律极为敏感。“现在我没穿过棉鞋,也没买过雨鞋。因为都用不到了。”甘肃省南华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技术员魏居灿察觉,张掖的四季越来越不分明,天暖了,雨水少了。 “在高温面前,人并非束手无策,只不过得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是否值得。” -
40℃,40℃,40℃……“火炉”北京
花上35元,可以在北京动物园买到一根白色大熊猫、卡其色长颈鹿或是巧克力色大象。雪糕的造型确实可爱,但留给游客拍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它们的高颜值在酷暑下撑不了多久。 多走几十米寻找不同温度的车厢?没有必要。能挤上地铁才是优先需求。 武师傅发现,最近仅有起步价的短途小活变多了。有一单只有500米,他开了1.8公里去接。对于一些在高温天上班的打工人来说,打车是他们与自己和生活为数不多的和解方式。 从广东前来北京支援的空调师傅回忆,上一次到外地支援,还是疫情期间支援方舱建设,“从没想到会在这么热的天气,来这么北的地方支援”。 -
01:3
热浪袭来,广州破五月气温纪录,几乎追平全年高温纪录
未来三日高温天气虽持续,但极端性有所降低。 -
27省4892天,2023年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
北京2023年3月19日—23日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PM10小时峰值浓度甚至达到1667微克/立方米。 经专家分析估算,蒙古国对北京沙尘浓度的贡献可以达到七成,对东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其他地区沙尘浓度的贡献超过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