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现在年轻人要多大智慧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她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满地鸡毛,给出了一堆的问题,好像都快‘过不去’了。这些年轻人的想法,乍一听好像不一样,但其实还挺‘一样’的,我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我说,聊聊吧。”
责任编辑:刘悠翔
倪萍的书名多是她自己起的,第一本叫《日子》,新书叫《聊聊》。在主持人中,倪萍的确适合聊聊,她几乎可以跟所有人坦诚相见。有这等本事,因为她有一个特别的人生导师,姥姥。
倪萍的第二本书就是《姥姥语录》,她曾在《南方周末》上开专栏写姥姥,其中有两篇姥姥语录。姥姥说:“人的两条腿不能走得太快,太快了魂儿跟不上。没有魂儿的人就常做错事、傻事。”
倪萍大概是听了姥姥的话,每一本书,读者都不难从中看到倪萍真实的灵魂,包括欢乐、悲伤和醒悟。
倪萍的新书《聊聊》是这三年聊天聊出来的,她与16位女性掏心掏肺、动情动理地聊成了这么一本书。这些女性原本指望作为成功者的倪萍给她们“人间指南”,但是倪萍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成功者。在她第一本书《日子》的开篇,她就说过,自己只是一个幸运者。在《聊聊》里头,倪萍更是坦率地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我这一路跌跌撞撞,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也常常不知所措,有时候还鼻青脸肿。大家看到的只是我爬起来以后、整理完头发的样子。”
以下是倪萍的讲述。
《聊聊》:年轻的心也需要梳理
《聊聊》这本书开始得很偶然,很有意思。疫情期间,我在家里待着挺恐慌的,但又不敢出门。当时有几个同事老出去聚会,还问我的助手小倩:“能约倪萍老师出来吗?”——她们想听我聊聊“我是怎么成功的”。
我说,我怎么不觉得自己成功?我那些失败的事、摔跟头的事你们都不知道,我要是聊了你们也肯定特别失望。
这些孩子最年轻的二十七八,大多三四十岁了。她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满地鸡毛,给出了一堆的问题,好像都快“过不去”了。这些年轻人的想法,乍一听好像不一样,但其实还挺“一样”的,我也会有这样的困惑。
我说,聊聊吧。
没想到,出版社一下给我找了一大堆人,并且提议“凑”成一本书。我当即断定,肯定没人看。现在的人眼睛都太“硬”,得特别血呲呼啦才有吸引力,如果仅仅是说“婚姻不幸福”“孩子不听话”“父母不理解我”这些话题,真的没人听、没人看。
但我答应的事,还是得认真做下去。
过去两年,只要小区不封,我就和她们见面聊一聊,完全做一个倾听者。对每个人,我就是用最笨办法,做足功课——了解她们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回去思索,给出一个比较好的问题方案。等于是我的老本行了。
最开始写的时候,我给自己规定了好多“千万不要”:第一,千万不要鸡汤;第二,千万不要教育别人;第三,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但我还是难免犯错。等我写完,回过头看,我觉得自己还是给别人指点太多。但出版社没有给我改的机会。
现在想想,我唯一能够原谅自己的是,我把这些肯跟我交心的孩子、姐姐妹妹,都当做闺蜜。既然人家能跟我说实话,我为什么不可以说说心里话?这些话里当然有鸡汤,因为我真不相信,有人就愿意一直生活在阴霾里。
我原来以为我的生活是一地鸡毛,没想到她们比我“鸡飞狗跳”多了。无论是谁,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走向社会,就会开始系“疙瘩”,而且越系越多。比如,当感情到了一定的份上,可能就会遇到障碍。大家都一样,都是一地鸡毛,大概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人生的真相。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