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女儿发起对我的“吐槽大会”:“做家”与亲子互动之道大有可为
“吐槽大会”就具备这样的积极功能,它让人有机会表达那些平素不好、不宜或不好意思表达的话,自己变轻松,也引发对方思考或反省,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交流与深度勾兑,是人类学意义上做家(home making)的重要范畴。
责任编辑:陈斌
某个周一晚上八点,读四年级的女儿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家庭“吐槽大会”,与会人员是女儿、儿子、孩子妈妈和我。如实说,女儿的学习成绩算不上优秀,但在促进家庭成员交流、活跃家庭氛围方面绝对是杠杠的,让我倍感欣慰。
女儿郑重宣布了“吐槽大会”的基本规则,即每个人可以表达对任何人的不满情绪,分享学习或生活中遭遇到的不好的人或事,被吐槽的人如果在场,不得当场生气,或与吐槽者发生争执,每个人的吐槽时间为5分钟。
我被女儿吐槽了
在我看来,“吐槽会”的意义很重要。成人世界里多流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哄死人不偿命”,以至于,夸耀、谄媚、敷衍、点赞群、拇指群满天飞。这种情况下,人沦为工具人、面具人、稻草人,人与“真实的人”“完整的人”“正常的人”渐行渐远。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正常的人,有正面情绪,也必然伴随负面情绪,有喜欢或欣赏的人或事,也必然伴随不喜欢或不欣赏的人或事。抒发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的不快,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这是实实在在的“减负”与泄压。
“吐槽大会”就具备这样的积极功能,它让人有机会表达那些平素不好、不宜或不好意思表达的话,自己变轻松,也引发对方思考或反省,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交流与深度勾兑,是人类学意义上做家(home making)的重要范畴。
女儿做了开场发言,吐槽的对象是我。“我对你有三个吐槽点,第一个是你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南周用户
我家楼上 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听到妈妈的叫喊声、女孩的哭声、跺脚声 、钢琴声,有时候会听到一些“教育嗑”,比如“你要谨言慎行”“言多必失”“不可能让全世界都听你的”,不知道这样长大的女孩子 将来有怎样的人生。